转基因育种我们不能再落后

 

 


观众在观看转基因技术展览。阿静摄(人民图片)

 

 

   记者: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已被列入我国科技重大专项。国务院为什么一再强调,要加快发展转基因育种?其紧迫性和意义是什么?

  范云六:转基因育种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在世界范围内,以转基因育种为最主要内容的生物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败对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以传统农作物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国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的矛盾特别突出,并将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变得愈发尖锐。如果没有科技的新突破,农业生产就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农业生物技术对促进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否则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战斗力。

  转基因育种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的竞争焦点。以重要功能基因为核心的转基因技术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转基因技术已被列为影响未来全球经济的第三大技术,13年间,在全球22个国家里,共种植了8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几乎相当于美国或中国土地总面积的83%。尤其是最近3年,种植规模达到4亿公顷,相当于前10年的规模,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2005年,转基因作物的全球市场价值为50多亿美元,在2008年猛增到75亿美元。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专家预计,2009年其数值将增加到83亿美元。以美国为例,美国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了谷物生产低成本和高品质,在世界谷物贸易中长期占据霸主地位,抢占世界62%玉米市场和60%大豆市场。

  生物经济正在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生物技术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

  记者: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转基因技术还存在哪些差距?加快发展转基因育种还存在哪些障碍?

  范云六:首先表现为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目前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整体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地位,在某些领域已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距。据初步统计,至2006年,美国在功能基因、调控基因、基因研究技术、转化载体及作物转基因技术等方面获取的专利数约占世界总量的60%,我国获得的专利数还不及美国的1/10。

  其次表现为科研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以产品为导向的转基因育种不同于基础理论研究,后者具有很强的自由探索性,但前者需要长期的战略性规划。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在于容易上马一个课题,也很容易下马一个课题;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但同时又不考虑投入产出比。

  记者:从目前全世界转基因生物产品科学实验结果来看,还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有令人担忧之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转基因安全问题?

  范云六:我们要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转基因安全。目前,国家已经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转基因育种研究和产业化开发,能不能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将决定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转基因技术竞争中的地位。

  美国作为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研发最为成功的国家,在其十几年的转基因作物大面积商品化推广的过程当中从未发现任何有关安全性的问题,但科学家们仍然以前所未有的审慎态度对待转基因安全问题。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转基因安全性加以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所有转基因农产品都要严格按照这一条例完成每一个程序。目前关于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在很多时候已经脱离了科学的范畴,许多其他问题(例如国际贸易等)使其复杂化了。

  中华民族在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由于种种原因被世界抛在后面,我们必须在生物经济时代迎头赶上,否则会贻误大好的发展时机。转基因重大专项的实施,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生物经济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很多挑战。我们要加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综合能力, 同时,在全盘考虑我国种业发展框架的基础上,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不贻误时机地对那些在技术上国际领先,并能够实现环境友好、能源节约、有利健康、高产优质的转基因作物品种的产业化积极加以推进,做到成熟一个放开一个,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尽早占领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当前我国转基因育种的进展(延伸阅读)

  我国转基因育种涉及基因克隆、遗传转化、转基因性状鉴定、株系的获得、品种的培育以及商品化推广等多个环节。

  ●我国在重要基因克隆和功能鉴定领域取得巨大进展,在不到十年时间内我国科技人员获得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上百个,获得了一批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基因,水稻基因组及重要功能基因克隆研究居世界先进水平,这些重要基因的获得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植物遗传转化是转基因生物产业化链条中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水稻、玉米、棉花等作物的转化技术平台,其中水稻和棉花的转化技术平台初步达到了规模化。

  ●在转基因作物品种培育方面,我国也取得了可喜成绩。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抗虫棉的国家,目前已培育出转基因棉花新品种55个(国审),至2007年,国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已累计推广1.9亿亩。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的研发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抗虫玉米、抗病毒小麦等也已取得良好进展。

      人民日报记者 蒋建科《人民日报》(2009年6月18日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