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景瑞院士、林忠平教授力挺转基因--人民网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上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科技访谈。  [09:58]


[主持人]:最近几年,大家经常能在各种报道中听到一个词,就是转基因。其实自从转基因技术出现那天起,围绕着它的争论和各种质疑一直没有停止过。尽管没有特别强有力的证据,但是各种杞人忧天式的担心,以及以科学的名义或者以其他名义的质疑,让转基因技术逐渐变的有些面目狰狞,甚至在一些人的眼里,把它看成洪水猛兽。今天我们请到两位专家和大家谈谈转基因。其实争论本身并不是坏事,转基因技术也并没有因为争论和质疑而停止发展和前进的步伐。今天二位嘉宾将借今天访谈的时间和各位网友一起聊一聊转基因今天的发展和情况。  [10:00]


[主持人]:先认识一下二位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景瑞。  [10:00]


[戴景瑞]:各位网友大家好。  [10:01]


[主持人]:另外一位嘉宾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忠平。  [10:01]


[林忠平]:各位好。  [10:01]


[主持人]:欢迎二位嘉宾。就像我刚才说的,转基因技术并没有因为这些质疑和争论而停止发展。反之,从国外的国际背景来看,各国现在都在不断增加巨额的投入,发展转基因生物的研发和产业化。二位觉得,为什么各个国家都要加大投入发展转基因?它的意义何在?  [10:02]


[林忠平]:随着人口不断地增长,增长的速度还是很快的,所以对粮食的需求,以及对于能源的需求非常多。按照传统的办法,可能有时候很难满足这一过程,所以需要科学不断地进步,满足这些需求。在科学进步当中,有一个大家十分关注的,就是生物技术的进步。转基因植物就是生物技术进一步产生出来的一种技术,就是可以比较方便地把一种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外一个物种。过去,我们用传统的办法,在改良品种的时候,可能比较慢一些,现在用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快一些,希望用这样一些新的技术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以及生物能源方面的需求。  [10:03]


[主持人]:我特别想了解一下,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国外都在增加投入,我们国家在实施转基因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专项方面,二位觉得,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专项?它的意义在哪?  [10:03]


[戴景瑞]:我本人前半生基本上是搞常规的、传统的育种,最近20年,既搞传统的、常规育种,又参与转基因育种的研究工作。我个人体会,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在原有的传统技术基础之上增加一种新的技术,可以提高育种的水平,可以使新的品种增加一些传统育种解决不了的性状。  [10:07]


[戴景瑞]:比如,现在的玉米,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差不多13年了,美国等国家大面积推广抗虫的玉米。玉米本身是没有抗虫性的或者抗虫性程度不等,一旦昆虫爆发以后就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但是如果把细菌里面抗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去以后,玉米就获得了抗虫性,这样的话就不必打农药,也不必耗费其他的劳动力,就可以保证玉米不受虫害,因此就可以保证玉米产量的稳定,不至于因为虫害而减产,保证它的丰收。这是过去传统技术解决不了的。  [10:07]


[主持人]:是站在传统技术上的基础上又高了一步。  [10:07]


[戴景瑞]:因此效益是非常巨大的。它的利润就鼓舞了很多国家大量地投入资金研究这个问题,希望能够让农作物甚至于家养的动物获得更多有利的基因,提高它的生产率,提高它的经济效益,甚至改进它的品质。  [10:08]


[主持人]:我们国家在实施转基因作物专项方面的成果和进展是怎样的?  [10:08]


[林忠平]:现在全球,大家都在关心转基因技术应用。特别是美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他们可以用比较低的劳动力投入,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出来,特别是几个主要的作物,比如玉米、大豆,他们现在在全球占有的市场是很大的,比如中国从美国和南美进口大豆,我们60%到70%的大豆是从那边进口的,基本上是转基因的东西。美国、巴西、阿根廷这些国家从出口转基因产品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10:09]


[林忠平]: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农业更多的应该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不能够完全依赖传统的技术,传统的技术也要更新。这样就需要有新的技术,包括转基因的技术。如果我们现在人口不断地增长,依靠进口的东西,这样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对国家整个的发展前程都会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进步,要用新的技术来拓展我们的农业。  [10:09]


[林忠平]:大概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全球有过一个“绿色革命”。实际上当时就是通过常规的杂交技术,这里很重要的基因就是矮杆基因,就是使得农作物的营养更多了,来生产我们所需要的谷物,不要过多地长叶子和茎杆这一方面。这样使得很多发展中国家,包括印度、墨西哥,由于人口太多了,粮食不够吃了,基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一种基因转移的技术靠传统的办法。现在有些技术需要和别的物种杂交,因为物种差别很大,很难通过自然的杂交,这样用转基因技术比较方便地转过来,我想这个技术对我们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很关注这个问题。  [10:10]


[主持人]:提到转基因的成果,可能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经常听到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成果。除了这个之外,还有哪些是我们目前研究当中的比较先进的成果?  [10:10]


[戴景瑞]:目前我们国家育成的抗棉铃虫的棉花已经大面积推广了,而且在世界上应该说是最先进的一项成果。此外在水稻方面,抗水稻的螟虫,研究工作取得很大的成就,现在我们已经有抗水稻螟虫的品种,现在等待时机成熟就可以向公众开放。除了水稻以外,玉米的研究也是进展比较快的,现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含有植酸酶的玉米,把这个基因转到玉米之后,就可以增加玉米的植酸酶的含量,下面我还会讲,它对于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包括环境安全,都是非常有益的,在这方面,我们的进展还是很快的,而且在世界上是领先的。在其他方面也还有一些进步。  [10:11]


[主持人]:您提到的植酸酶玉米,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评价,认为植酸酶玉米是我国继抗虫棉基因育种里新的里程碑。您觉得网友们这样评价植酸酶玉米合适吗?植酸酶玉米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0:11]


[戴景瑞]:玉米本身也有植酸酶,但是含量很少,就是在种子萌发时有很少量的植酸酶合成。但是,玉米是饲料之王,喂猪或者喂鸡,这些饲料其中有一半,比如猪饲料至少有一半是由玉米担当的,鸡饲料也是这样。玉米作为饲料来讲,它的总消费量,比如玉米每年差不多产生1.2亿、1.3亿吨,但是其中80%都是作为饲料用的,包括水产,比如养鱼、猪、马、牛、羊,各种家畜和家禽都需要用玉米做饲料。大家知道,玉米里面含有一种植磷酸,就是在饲料里面被动物吸收以后不能充分地利用、不能充分地分解,必须通过植酸酶加进去以后,工业发酵生产的植酸酶作为添加剂,才能把植磷酸分解,然后才能被家禽吸收。特别是猪、鸡这样的单位动物,它自己不能够有效地分解植磷酸,必须通过植酸酶解决问题。所以饲料添加剂里面通过工业发酵产生的植酸酶加到饲料里面去,才能解决磷有效吸收的问题,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磷的利用率,减少了粪便里面排除的有害的磷,减少了环境污染。  [10:12]


[主持人]:对于畜牧业,作用是很大的。  [10:12]


[戴景瑞]: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环境安全。但是工业发酵是一个工业生产的程序,需要企业来经营,当然也要消费能源,有一定的成本,同时,发酵过程本身也有排放废物的过程,也有污染环境的问题。现在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所的范云六院士把植酸酶的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换到玉米里面去,玉米本身就能够在饲料里面不用添加添加剂了,省去了添加的过程,这样的话,家禽或者家畜吸收饲料的时候,就等于添加剂一样,等于添加了植酸酶一样,保证了饲料的有效利用,减少了磷的排放,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但是这个过程是不消耗更多的劳动力、成本。这是一个很有效的安全生产的技术。  [10:13]


[主持人]:刚才提到的是农业方面和畜牧业方面,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品走到了百姓的生活当中。作为一个普通的公众来说,可能我们更关心的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问题。二位觉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这样一个概念。  [10:13]


[林忠平]: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我们一般来说,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是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方面;就是会不会由于基因的转来转去,或者是在环境当中,某些基因漂移到它本来不该有的地方,会引起生态的危险性。这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另外一个,就是食用安全性方面。食用安全性,就是指这个东西有毒没毒,吃了以后对健康有没有不良的影响。还有一个就是关于致敏性的问题,比如有一些基因,因为我们现在有办法了,可以从动物的基因转到植物来,比如这个人吃海鲜过敏,把这个过敏源转到植物来以后,假定转到大米里面,本来吃大米没事,现在等于要吃海鲜里面的某个基因,这样会不会过敏,所以转基因是要经过评估的,这样做合适不合适,会不会产生不良成份过多出现,或者会不会有一些过敏源的基因转过来了,转过来以后你就要告诉大家吃这个东西很可能有某种潜在的危险。所以转基因技术属于现代的一个高技术,它需要做一定的评估,需要政府有一定的管理。  [10:15]


[林忠平]:我这里有一个《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法规》。各国都是比较重视安全管理法规的,我们国家也有这个法规。我想说的就是一句话,现在我们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产品应该都是安全的,因为是经过非常严格的评估,按照这样的法规程序。如果不经过这样的程序,那是不行的。所以我自己吃这个转基因产品的时候,我是没有顾虑的,甚至我还觉得,很安全。因为有很多食品在市场上销售没有经过化验,没有经过检验,而转基因是通过比较严格检验的,所以应该说是安全的。  [10:17]


[主持人]:我特别好奇的一点就是,刚刚提到的是转基因生物,它和我们传统的育种的作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  [10:17]


[林忠平]:对于农作物的改良,很大程度上就是把基因表达的情况显示出来。传统的办法和我们农业采集那个时代有很大的不同,就是育种。育种就是改良里面的基因。千百年以来的农业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已经用人工的办法来改良到自然界里本来不会有的基因上引起变化。所以,基因的改良是早就有的一个技术。但是从前这个技术受到限制,物种之间的杂交是不能进行的,物种之间有一个隔离,这个物种不会轻易地接受外来的基因,我这里不是说绝对不能接受外来基因,接受外来基因的时候是有一定限制的,转基因延续了基因转移的过程,使得这种转移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关系不能远的物种转移过来。我想这就是现在转基因技术一个新的突破点。要把一个植物某一部分的器官拿下来,把一个外来基因转到某一个细胞里面去,从这个细胞发展成新的组织,通常我们做的杂交的办法是不太一样的。  [10:19]


[主持人]:访谈进行到这里,已经有网友参与到我们的互动环节中了。我们先来看两个网友的问题。网友“灰太狼”:请教两位专家,现在市场上卖的水果玉米,是不是属于转基因作物的一种?它和我们常吃的糯玉米、普通的玉米有什么区别?  [10:19]


[戴景瑞]:市场上卖的水果玉米、糯玉米都不是转基因的,因为我们国家现在还没有允许转基因的玉米进入市场,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放心。水果玉米是在玉米没有充分成熟的情况下,就是在受粉后20天左右,果皮比较柔嫩。一般都是甜玉米,就是含糖量比较高的玉米,糯玉米也可以叫水果玉米,都是指还没有完全成熟的,还没有繁殖能力的,种下去不能发芽的,因为那时候它的胚还没有充分成熟,就是含水量、含糖量比较高,吃起来比较鲜嫩,大家都非常喜欢。目前我们国内的市场销售的所有玉米都不是转基因的。  [10:20]


[主持人]:其实是在玉米还没有成熟的时候,经过一定的处理,但是不是转基因。  [10:21]


[戴景瑞]: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是大田里种的,受粉以后20天到22天,还没有充分达到熟,没有充分百分之百灌浆的情况下,这时候比较嫩,比较新鲜,维生素含量又比较高,活性物质比较多,大家吃起来感觉比较满意,目前在我们国内没有转基因玉米。  [10:21]


[主持人]:我想这位网友也是特别喜欢吃玉米。  [10:21]


[网友我不傻]:昨天我看预告里说还有方院士,怎么今天就看到了两位嘉宾?  [10:22]


[主持人]:我可以跟各位解释一下,方院士昨天晚上一直准备我们今天的访谈,今天早上起床之后,因为不慎扭伤了腰,所以不能参加我们的节目。但是大家放心,把你们的问题还是留在留言板上,方院士会通过文字回答大家的疑问。包括我们今天的两位嘉宾,今天视频访谈之后,也会通过文字回答大家的问题。  [10:22]


[主持人]:刚才我们说各国对转基因作物一直在加大投入,各国对转基因作物的评定方法、评定法规是否也和普通的作物一样呢?  [10:22]


[林忠平]:应该是不一样的。对转基因植物研究,要研究这种基因本身有没有什么样的影响,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什么,除了这个产物以外,还会对周围其他的成份产生什么影响,这都要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要研究基因在植物里面在什么位置,将来表达上有多少,这都要有一个评估。这样的评估是原来的传统农业产品所没有的。另外我刚才讲过它对健康有哪些影响,要进行这方面的评估,另外还有生态上的评估。这都是《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里面规定的要做的评估。而非转基因是没有这样做的。  [10:23]


[主持人]:这个规定汇编其实是我们国家在转基因作物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成文的规定了。转基因作物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程序才能够商品化或者推广到普通大众的生活当中?  [10:23]


[戴景瑞]:我本人曾经做过一段国家转基因植物安全委员会的成员,审查转基因植物是不是安全,它有一个特定的程序。  [10:24]


[戴景瑞]:首先是实验过程,就是这个产品产生有一个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完成以后,比如我是研究转基因玉米的,我这个实验完成以后,首先进入安全审查程序,第一步就是中间实验,是小规模的,就是在两亩地以下的范围内,在隔离的条件下,不和其他玉米、其他作物交换花粉的情况下来种植,来做中间实验。中间实验完成以后,认为如果没有什么安全问题,再扩大面积,第二年进行环境释放,环境释放不只是在一个点,可以在很多点上进行环境释放,每个点上至少两亩到四亩的面积,面积增大一倍,甚至还要增大一倍。环境释放也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检查,比如花粉的情况,对周围昆虫的影响等等做一系列的安全检查、测试。这个程序完成以后,第三年进入生产实验,就是环境释放没有什么问题了,可以做规模更大的生产实验,就是在生产条件下,相当于生产的规模来进行实验。这个环节完成以后,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发放安全证书,就认为你是安全的,有条件发放安全证书了。大概是这样一个过程。  [10:25]


[戴景瑞]:获得安全证书以后,可以进入市场。但是,有一个审查的过程。大概是这样一个程序。  [10:26]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的植酸酶玉米,我特别好奇,它现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有没有经过安全的评价?  [10:26]


[戴景瑞]:植酸酶玉米所有的环节都全部完成了,而且它的实验又非常严格。首先实验阶段,就是对这个产品遗传背景做了很好的检测,还有很多详细的技术,我就不多讲了,就是已经证明合成植酸酶的基因已经稳定地整合到玉米染色体一个特定的位置上,而且只有这一个,它是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如果杂交以后,后代就是按照3:1分离的。这是遗传实验,已经完成,没有问题了。然后做它的食品安全实验,就是这个产品是不是有毒。先喂小老鼠,喂30天,对小鼠的生长发育没有问题,然后再喂大鼠,就是成熟的大鼠,喂养一段时间以后,也证明没有问题了,就说明它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是没有影响的。然后还进行一个实验,因为将来是要作为饲料进到动物的体内,作为营养,作为动物的饲料进到体内,因此,看它对动物,特别是哺乳动物的血清反应有没有什么影响。这个工作也做了,证明没有异常的反应。所以,所有的环节都完成了。  [10:28]


[戴景瑞]:完成以后,还有一个实验,就是逐代地检查植酸酶的含量稳不稳定,如果不稳定的话,就对生产没有价值了,要达到一定的量,能适合于它能够把植磷酸有效地分解。这个量从0代到第7代连续做测试,从第4代到第7代也是连续多代地测试,它的含量也是稳定的。下一步进入安全程序实验。  [10:30]


[主持人]:实验阶段已经证明它已经是比较成熟了。  [10:30]


[戴景瑞]:对哺乳动物风险很小了。  [10:30]


[主持人]:是不是可以转入下一个阶段产业化。  [10:31]


[戴景瑞]:这个完成以后,进入安全的实验程序,就是进行进入中间实验、环境释放、生产释放,这三个环节完成了,从技术成熟度来讲,从产品的功能、效益来讲,它都有条件进入产业化的程序了。  [10:31]


[主持人]:现在已经具备这个条件了。我们这里有一位网友听了您对植酸酶的介绍提了一个问题。  [10:32]


[网友乐乐”]:戴院士,植酸酶玉米的整个研发过程是怎样的?您作为育种专家,如果让您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评价一下植酸酶玉米,您会怎么评价?  [10:32]


[戴景瑞]:这个产品现在还没有获准进入市场,正在进行过程当中。刚才我讲,它从研发到安全的程序全部已经完成了。我了解,植酸酶基因本身不是在玉米里面的,玉米自己能够合成植酸酶,但是数量很有限,只是在萌发阶段有,不足以解决饲料里面大量的植磷酸降解的问题。所以从微生物里面分离出来的植酸酶基因通过遗传转化的手段转到玉米里面去。  [10:32]


[戴景瑞]:具体的转化程序,刚才林教授已经讲了。玉米刚刚受粉以后十天左右的时候,未成熟的胚取出来,让它产生愈伤组织,就是非常幼嫩的细胞组成的,然后把这个基因转移到每一个细胞里面去,这个愈伤组织再生成植株,这个植株里面包含植酸酶的基因了,但是要做大量的工作,甚至千分之一的植株里面能够找到一个适合你生产需要的,或者符合你要求的植株。这个工作早已经完成了,现在我们准备通过安全实验以后,进入产业化的植酸酶玉米是这样的一个产生过程。  [10:33]


[主持人]:让您从专业的角度评价一下植酸酶玉米,您怎么评价?  [10:33]


[戴景瑞]:它对哺乳动物包括人是没有什么危险的,是比较安全的。而且它也是通过了整个测试程序。这个技术是成熟的,对环境、对动物、对人都是安全的。我的个人评价,如果条件允许,是可以进入产业化的。  [10:33]


[网友天上人间”]:民间这几年反对转基因的声音一直没断,您二位认为原因何在?  [10:33]


[林忠平]:我想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出来以后,往往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一个过程。但是这里面也有另外的一些情况,因为转基因技术和农业生产、和国际商贸关系非常大,以及和社会上一些人倾向性的诱导是有关系的。有一些对环保比较关注的人士,当然我觉得环保方面是很重要的,但是也有一些人从他的角度出发,认为这里面有一些问题,他就拼命地宣传这方面,包括有一些是误导的、错误的说法。比如凡是转基因的东西就一定有问题,就认为这是破坏自然的东西。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基因漂移的现象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一种现象,不是说任何一个物种和物种之间都是隔离的,都有漂移的现象,有一些人觉得漂移以后就不得了了,他忽视了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现象,如果没有基因漂移的现象,就不会有现在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变异。如果每个物种都是被隔离的,实际上对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有些人有片面的误导,对公众理解转基因是不利的。  [10:35]


[林忠平]:另外还有一种情况,由于国际上贸易争端,比如,不同的国家制定了不同的转基因管理的政策,虽然有很多都是相同的,但是毕竟在松紧程度上,比如美国认为,如果把转基因的东西和非转基因相比,从食用安全性相比、从环境安全性相比,没有大的差别,因为生物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它就认为实质上是等同的,等同的东西就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它的差别。有的国家强调两者之间的差别,美国就视之等同性,就是不过分强调差别。也就是对转基因的产品做标记的时候,美国很多专家认为不需要标识,有些人就一定要去找出它的差别。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一些人认为,既然有差别,这个差别是不是不好?这样的疑问就出来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可能需要理解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为了贸易保护,他不愿意你的东西进来,就说你的转基因产品一定要降价了以后我才要,所以转基因和贸易有一定的关系。  [10:37]


[戴景瑞]:凡是已经公开允许进入市场的,是经过严格的安检程序的,应该说,是没有什么安全问题的,但是为什么一定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或者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刚才林教授说的,我非常同意。有的是公众对这些常识性的东西不是很了解,以为这个东西是不是和非典以及其他的传染病有关系,国家、政府是对人民负责的,任何一个政府都要对人民负责,咱们国家允许发放的都认为是安全的,这个大家放心。  [10:37]


[戴景瑞]:为什么引起公众不理解呢?因为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也和有些国家的贸易有关系,它也有转基因,但是它比不过另外的发达国家,它要保护自己的市场,它要找理由,它说你这个东西不安全,我不让你进来,实际上它是保护自己的市场,是贸易上的问题。但是也有一些社会上的群众组织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它不愿意让天然生成以外的东西进入。  [10:38]


[戴景瑞]:比如抗虫的玉米,实际上是把BT基因转到玉米里面去,玉米就获得了抗虫性。如果不转的话,BT基因哪来的?是从一个芽孢杆菌里面来的,这种细菌本身可以作为杀虫剂,不转到玉米里面去,在大田里喷洒杀虫剂也可以杀虫。实际上,在生活环境里面也是有这个东西的,只不过没有转到玉米里面去。玉米通过花粉也可以把基因转到周围环境,和使用杀虫剂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是转了以后,你说它这个东西不安全,这是没有道理的。一般人都要把玉米煮熟了吃,生吃的很少。假定这个里面有毒蛋白,但是通过高温就可以降解了,就无毒了,根本不存在安全的问题。  [10:42]


[林忠平]:转成抗虫基因以后,就减少了杀虫剂的使用,这对生态环境是有好处的,对食品的安全反而是有好处的。  [10:42]


[戴景瑞]:如果不用转基因玉米,用普通的玉米,还得喷杀虫剂,比如用各种农药治这个虫,往玉米心叶里面放这个农药。农药本身一个是消耗成本,一个是消费人工,另外也污染环境,它在玉米里面也会有残留,实际上比转基因抗虫玉米危险还要大一些,但是公众不了解。至少最近几十年来,我们生产玉米都是这么生产的,都要用杀虫剂,但是大家不了解,所以也没有人反对。抗虫玉米是转基因的,大家有顾虑,其实这个顾虑是没有必要的。  [10:43]


[网友采姑娘的小蘑菇”]:两位专家觉得老百姓对转基因的误解是否可以理解呢?  [10:43]


[林忠平]:也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公众对于新鲜的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我希望负责的各个部门,比如农业管理部门、政府部门的决策等等,应该更多地看到生物技术不断地进步。如果我们不采用新的技术,就会使得你在技术上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的产量、农产品质量的提高都会有一些问题。比如农业,原来是生产吃的、穿的,但是今后,比如药用的蛋白可以在生物环境中进行生产,比如在工厂里本来要用高温高压生产出来的东西,现在在常温常压下面可以把蛋白质生产出来,用这样的技术,减少了环境污染,减少的能源消耗,所以这是很好的东西。各国在这方面都在往前走,要申请技术专利。如果我们这一块不给予鼓励,我们这方面的技术没有,等到人家都有了这些,我们再去做的时候,可能就会晚了。所以我觉得我们要跟上技术的进步。  [10:44]


[网友诚信为本”]:作为国家专项,目前转基因专项投资有多少?相比较其他国家来说,我们投入的绝对和相对数量,谁高谁低?  [10:44]


[戴景瑞]:咱们国家有一个转基因动植物新品种培育的重大专项,这个专项是长远的计划,从“十一五”就开始,一直到2020年,政府总的投资是很大的,再加上配套的,总数是相当可观的。  [10:44]


[戴景瑞]:对我们国家来讲,相对于其他的研究项目,投入是相当大的,应该说是空前的,也说明我们政府对于转基因这项研究的高度重视,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对今后农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0:45]


[戴景瑞]:和世界的其他国家相比,这个投资额度怎么样?现在研究水平比较好的,成果比较显著的,就是美国的一家公司,他们确切的投资数额我说不准,但是他们是长期的投入,几十年了,现在已经应用了十几年了,应用之前起码有十几年的基础研究阶段和准备阶段。它的总投资额应该超过我们国家预计要投入的额度。  [10:45]


[网友苗苗”]:转基因的研究在我们国家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我们国家的应用相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差距还有多大?  [10:46]


[林忠平]:我想应该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那时候国际上比较重视转基因,我们国家也有一个“863”的计划支持这个工作。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中国不会比美国差距很大,大家认为,转基因的种植面积在世界上排名第三、第四,从技术层面来讲,中国可能是仅次于美国。这几年以来,我觉得我们进展的速度好象还是慢了一些。原来中国的转基因种植面积在世界上排第三、第四位,现在降到第六位。也就是说在印度、巴基斯坦、非洲、南非正在快速发展,而且也有外国公司到那个地方帮助他们去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一旦落下来的话,这么大的人口国家,人家转基因产品产量非常高,你产量很低,都要吃人家的转基因产品,这样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是很大的不利。所以我觉得,这几年国家投入比较大的钱到转基因专项,这个决策是很对的。  [10:46]


[网友吃的安心”]:再往远看,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转基因在世界科研以及经济社会当中的战略地位将会是怎样的?  [10:47]


[戴景瑞]:我个人认为,这是动植物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后这个技术会在更多的农作物和动物改良里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10:47]


[林忠平]:传统的技术和新的技术之间融合、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有些人说分子水平研究很多很多,但是它离开了传统的技术,也很难发展。特别是当它和生产结合的时候,如果不利用传统育种的技术,单单是转基因技术是不行的。转基因创造一些新的种子资源,还要靠传统的技术进行交配,我想是两种技术都要应用。但是转基因技术可能会在许多作物当中使用。现在,在中国来说,真正进行产业化的转基因植物是棉花。  [10:49]


[林忠平]:刚才谈了很多关于玉米方面的,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而且玉米的转基因技术现在比较成熟,刚才谈到的做植酸酶基因的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一个成熟的东西,我希望尽快地推到生产上去。因为转基因的棉花并不是中国做得最早,我们实际上是在往前赶。我希望中国有几项技术也能走到前面去,因为从背景资料来看,我们并不差。公众的认可、政府的策划都是非常重要的。  [10:50]


[主持人]:二位对于我们国家转基因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意见?  [10:50]


[戴景瑞]:对转基因这个新的技术,不能够过分地夸张,但是也不能够无视它的发展。转基因技术首先要有好的基因,然后把这个好的基因通过转化的手段转化到最好的品种里面去,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必须有相当高的传统育种水平,刚才讲的分子育种是什么意思?就是和原来常规的育种技术很好地结合,可以大大地提高传统育种的水平,可以产生好的品种。转基因有作物本身不具备的外来基因,说老实话是很难寻找的,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说起来也有很多,但是真正用到生产上去的就两个:一个是抗除草剂的;一个是抗螟虫的。就是这两个基因大规模产业化了。要想把更多的基因转到农作物里面去,或者涉及到更多的农作物,这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逐步发展的过程,但是不能忽视。 [10:53]


[林忠平]:刚才说的就是往前看,看今后的十年、二十年,我认为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个新的东西培育出来了,不是说今天想做,明天就有。而是要用几年的功夫,农业的东西就需要一个时间的进程。现在有了抗虫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国际上已经用得很好了,是否可以一直依靠这两个基因解决所有问题呢?不会是这样的。抗虫基因也要有新的抗虫基因,抗除草剂的基因也要有一个改进的问题。所以基因既然出来,就是一个资源,资源也不可以滥用,也不能够光依靠这个资源。所以我们要挖掘出来新的资源。也有外国公司找我们,BT基因基本上被美国专利起来了,我们能不能再有新的抗虫基因出现呢?我们能不能做这样的一些研究?所以现在我们还需要做很多这样的工作。现在中国人口很多,地也很多,但是我们大量的土地上面缺水,需要抗干旱基因,还有盐碱滩很多,抗盐碱的基因也需要做。所以这方面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10:54]


[主持人]:我们需要用更理性的眼光看待转基因,包括它今后的发展也要有一个更加完善的、长远的规划去发展转基因技术。  [10:54]


[林忠平]:对于几种大的作物全面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10:54]


[主持人]:谢谢两位老师做客我们今天的节目。同时感谢各位网友收看我们的节目。当然大家有很多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和两位专家交流,没有关系,大家可以通过留言版把你们的问题留下来,包括之后还可以和今天没有来现场的方院士进行交流。  [10:55]


[主持人]:再次感谢各位网友收看我们的节目,感谢两位老师,下次再见!  [10:55]


[科技频道]:本次直播结束,谢谢各位网友收看,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