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农业在东南亚


三联生活周刊      袁 越



正文

    亚洲植保协会(CropLife Asia)是一个总部设在新加坡的非政府组织,其宗旨是在亚洲推广农业新技术,帮助亚洲各国完善农业安全监管体系。该协会从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亚洲农民交流活动,今年的活动由菲律宾承办,来自东亚和南亚国家的农民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各自国家在转基因农业领域的现状,以及各自面临的问题。


泰国


    泰国政府于2003年制定出了该国的转基因农业规划,即以发展适合本国需要的转基因技术为主,优先发展对泰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影响较大的农作物。目前泰国的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研究抗病番茄、辣椒和木瓜,以及抗除草剂菠萝等新品种,但都处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未被允许进行大田试验。

转基因技术在泰国遇到了很大阻力,以绿色和平为首非政府组织举行过多次示威抗议活动,并于2004年捣毁了转基因木瓜的试验田。迫于压力,泰国政府规定,除了进口转基因大豆和玉米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业之外,不允许其他转基因农产品进入泰国。


印度尼西亚


    印尼早在1996年就制定了针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生物安全条例,并于2001年批准了转基因抗虫棉花在印尼的种植。但是,印尼对跨国公司的态度并不十分友好,进口转基因农作物的审批手续极为繁复,时间拖得很长。孟山都失去了耐心,已于2003年退出了印尼市场。

    相比之下,印尼学术界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却非常活跃,目前已有水稻、玉米、可可、山竹果、木薯、油棕榈、土豆、甘蔗、柑橘和柚木等多种转基因农作物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另有水稻、土豆、大豆、甘蔗和柑橘等6种转基因农作物进入了温室试验,以及包括土豆、番茄、木瓜、甘蔗和水稻等7种转基因农作物开始了大田试验。


越南


    越南在转基因农业方面起步较晚,直到2005年才终于制定了第一部针对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法规。目前越南急需转基因技术人才,对相关人员能力建设的需求很大。虽然如此,越南政府仍将转基因技术视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已计划在2015年前引进转基因玉米和棉花进行商业化种植。


韩国


    韩国除了保证大米基本自给自足外,其余粮食大都需要进口,进口率约为73%。因此韩国正加紧研制转基因农作物,试图提高农产品的自有率。目前全国有49种农作物正在进行转基因试验,一种抗虫辣椒有望获得突破,预计在两年内申请安全证书,成为韩国第一个被批准在国内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地区对转基因大豆和玉米有很强的依赖性,每年从美国进口250万吨转基因大豆和500万吨转基因玉米,其审批手续也相当完备,每一种转基因农产品都必须单独申请进口许可证。但是,台湾地区对转基因农作物的管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卫生部”、“农业部”、“环保部”和“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等多家机构都参与其中,各司其职,尚未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对转基因农业进行统一管理。

    台湾地区对转基因食品的标记要求非常严格,食品中只要有5%的转基因成分就必须标记。与此同时,台湾允许制造商自愿标记“不含转基因成分”,但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法规对此类标记的准确性做出监督。

    台湾本地的科学家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非常活跃,已有木瓜、水稻、土豆和西兰花等多种转基因农作物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印度


    印度的科研力量十分雄厚,国内学术界对于转基因农作物的研究非常活跃,取得了很大成绩。印度已经具备了向其他国家出口转基因技术的能力,菲律宾科学家正在试验的一种转基因茄子就是从印度获得的。

    印度目前只有转Bt棉花获得了大规模商业化种植的资格,Bt棉花在印度已经种植了7年,使印度从一个棉花净进口国一跃成为世界棉花的第二大出口国,而棉花也成为印度近10年来总产量获得提升的唯一的农产品。

    但是,由于印度是一个多党派国家,国内关于转基因农业的讨论异常激烈,政府只好采取消极应付的办法对待持不同政见的各党派,停止了一切新技术的进口。印度科学家试图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扭转公众对转基因农业的歧视,但从目前情况看收效甚微。


总结

    总体来看,亚洲国家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态度差异很大,但都在试图发展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希望在未来的转基因农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世界趋势也是如此,比如巴西为了发展生物燃料,正在抓紧研究转基因甘蔗,试图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含糖量,减少对亚马逊雨林的砍伐。

    今年3月29日,来自世界各国的农业专家和官员齐聚法国的蒙彼利埃市,通过了一份题为《让促进发展的农业研究转型》的研究报告,提出穷国应该向农业研究投入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至少1.5%,而不是等待捐助国实现承诺。这份报告明确指出,只有将传统农业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粮食短缺的局面,让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穷人都能吃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