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工作报告

 

加强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
 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农科院2007年工作报告


翟虎渠 
2007年1月24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工作会议今天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分析形势、明确任务,总结回顾我院2006年工作,部署2007年重点任务。2007年和“十一五”期间,我院要以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为主线,持续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下面,我代表院党组做工作报告。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政方针的指引下,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和农业部关于加强自主创新的决定,我院继续推进“三个中心 一个基地”建设,突出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各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并取得突出成绩。一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曾庆红副主席分别到我院视察指导工作,给全院干部职工极大鼓舞。
  2006年,我院重点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制定“十一五”规划,明确科技创新目标和任务
  2006年,我院陆续出台了“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科技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国际合作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全面阐明了我院“十一五”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并提出了有效对策与保障措施。
  积极参与国家和部门科技规划和项目建议的起草工作。参与完成了“2006~2020年农业领域技术预测与关键技术选择研究报告”、“农业部行业科技计划实施方案”、“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战略研究”、“生物农业育种专项实施方案”、“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项目设计建议书等,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科技创新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计划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是加强“十一五”项目申报工作,努力培育重大成果
  为了保证在“十一五”立项中处于有利位置,我院积极跟踪国家及有关部门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动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汇报和建议工作;协调、指导、服务、组织我院专家参与各类计划建议的起草、项目论证和推荐专家工作;召开了院科技立项动员大会、科技立项与科研项目执行情况交流汇报会,组织各研究所认真做好项目的贮备工作。加强“十五”在研项目的管理和验收工作,突出现有科技成果的组装集成,为申报各类科技奖励做好充分准备。我院《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法》正式颁发,院党组决定提高院属单位获国家奖励配套奖励额度,一、二等奖由原来的2万和1.5万元分别提高到10万、5万元。
  三是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实施支柱产业促进工作,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实施跟踪服务、分类指导。积极拓展技术中介的服务功能,为下一步筹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奠定了良好基础。举办首届“全国农业科研系统知识产权管理培训研讨班”,进一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水平,优化创新环境。完成全院产业项目数据库建设工作,为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做好项目准备。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
  在巩固和发展已有双边、多边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与私营部门合作这一新的渠道,与国际作物学会、联合国亚太农业机械工程中心以及孟山都公司、比尔?盖茨基金会、联合利华公司等跨国公司和基金会建立了联系,有些已经达成明确合作意向。
  为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对外开放水平和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组织承办了国际畜牧发展大会、中国与CG合作高层论坛、国际农科院院长高层研讨会、中国-意大利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新方法科学家峰会、“中-非农业合作科技日”等重要国际会议,我院还应商务部邀请,派出专家组对非洲安哥拉农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这些行动大大提高了我院的学术水平、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
  五是突出培训与管理,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制订、修订了院《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所局级后备干部管理工作规定》、《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办法》、《所局级领导干部任职试用办法》等。对2003年度评审聘任的47位一、二级岗位杰出人才的科研业绩予以展示宣传,以激励杰出人才及广大科技人员努力拼搏、开拓创新。先后举办了所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研讨班、毕业生岗前培训班、技术工人等级考试考核等。根据我院对人才的需求,有目的地培养和输送科技人员出国培训,开展合作研究。全年共派出进修、培训、访问学者、合作研究等373批706人次,邀请专家教授来院讲学或开展合作研究196批479人次。
  六是加强合作共建和内部资源整合,推动创新体系建设
  2006年初我院先后向各省院、部分农业大学发出了联合共建优势学科(研究所)的倡议,旨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攻关、全面协作的农业科技发展新局面。发函的33个省、市、区农业科研单位和16所农业大学全部给我院复函同意。目前,我院已与广东、河北、山西、广西、新疆等省(区)农科院研究确定了共建方案。
  继续推动我院学科优化调整,将生物防治学科从环发所整体划转植保所、将生物所生物制品工程技术中心整体划转北京畜牧兽医所。按照《农业部关于调整部属畜牧兽医单位机构编制的决定》的要求,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上海兽医研究所、哈尔滨兽医所、兰州兽医所分别成为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北京分中心、哈尔滨分中心、兰州分中心和上海分中心,强化了我院在全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调查、特定动物疫病的诊断、监测、流行病学和防控技术方面的科技支撑作用。经农业部批准,质标所加挂“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牌子,进一步拓宽了质标所的业务范围。
  七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
  按照中央和农业部党组的要求和部署,结合我院实际,先后组织开展了《党章》、《江泽民文选》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活动;同时,通过举办辅导报告会、组织征文等,努力探索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为实现我院新时期战略目标提供思想基础。
  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构建和谐院所是2006年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益尝试。先后进行了创新文化建设的调研,下发了《关于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开展了院训、院歌的征集活动。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创先争优”、“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工作,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集力、战斗力不断提高,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
  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稳步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鲜明农业科研院所特色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对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分解,明确每项任务的进度、要求以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加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力度,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的规定,突出重点,抓好警示教育。
  2006年我院工作总体上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效:
  第一,科技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科研大协作格局初步建立。全院争取科技项目492项,经费约5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获得重要突破,有21个研究所共获得75个项目,经费首次超过2000万元。已批准和正在执行的国际合作项目有100多项,超过6500万元。
  以项目为平台的全国科研协作网络初步建立。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已与全国50多家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应用协作网,共构建矮败群体100多个,选育出10多个新品种,累计推广2000万亩以上,有50多个品系正在参加国家(省级)区域试验。由我院牵头的航天育种项目全国协作组,有28个省、市、自治区138个科研院所、大学、企业单位参加。已圆满完成我国第一颗返回式航天育种卫星“实践八号”搭载的9大类、152个物种、2020份生物材料的征集、筛选以及育种试验等地面育种工程工作。
  第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产业稳步发展。全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奖励32项。获6个品种获植物新品种权;禽流感新型疫苗研发和快速诊断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水稻新品种“协优107”利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创下水稻单产世界纪录;“中油-0361”油菜新品系种籽含油量为国际之最;世界首例性控试管水牛诞生;“硫甙速测方法及其测试板”等两项技术获第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2006年,全院科技产业开发有较快发展,预计产值达10亿元以上,利润在5亿元以上,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7个所,超500万的6个所,有27个研究所产业开发收入比去年有所增长。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93项,合同交易总金额4.3亿元。
  第三,一批杰出人才和杰出团队分获殊荣,科技平台建设得到加强。通过连续4年实施“杰出人才工程”,共评审招聘一级岗位杰出人才61人,二级岗位156人,三级岗位258人,成为我院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研究生院以农学第一名连续5年蝉联“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喻树迅、陈化兰荣获首批“中华农业英才奖”;郭三堆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陈化兰还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青年创新奖;屈冬玉荣获“世界马铃薯产业杰出贡献奖”;有9位专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哈兽医所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水稻所全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区划所祁阳红壤实验站和棉花所国家棉花改良中心等4个研究团队获“中华农业科技奖特别奖”表彰。
  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实现“十一五”开门红。全年争取到国家基本建设投资2.76亿元、修购专项投资近2.95亿元,仪器设备经费1100万元。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2006年生命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11个部重点实验室在农业部中期评估中被评为A类;3个国家野外台站试点站正式进入国家级野外台站序列,使我院国家站增至5个;“农作物基因改良与分子设计育种国家实验室”筹建进展顺利;“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前期立项工作已完成;廊坊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已有11个研究所在园区开展试验示范;在我院设立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区域中心的工作已获得温家宝、吴仪、曾培炎、回良玉、唐家璇等领导人的同意批示;“中法小麦生产加工和品种改良示范中心”建设方案已确定,今年3月将签署正式合作协议;“中日中心”二期合作项目已经日本外务省批准。
  第四, 创新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祁阳站精神”成为我国农业科技战线的一面旗帜。祁阳红壤实验站建站近半个世纪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为我国南方红壤地区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永不退伍的科研哨卡”、“红土地上的丰碑”。2006年,祁阳站被中宣部列为重大宣传典型,在全国各大媒体上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从祁阳站几代科技工作者身上传承、凝练出的“执著奋斗、求实创新、情系三农、服务人民”的“祁阳站精神”,成为我院创新文化建设中涌现出的典范。屈冬玉、金黎平、谢开云三位同志长期深入西部“三农”第一线,为西部地区脱贫作出了很大贡献,宁夏自治区党委对三位同志进行表彰并号召全区科技工作者向他们学习,我们也号召全院的科技工作者向他们学习。
  我院2006年的工作持续向好,得益于农业部、科技部和发改委、财政部等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院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特别是全体科技人员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在艰苦繁重的科研工作中,求真务实、敢打硬仗、忘我奉献,为农业科技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此,我代表院党组,向上级领导部门、向全院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2007年主要工作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一年。前不久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高屋建瓴,立足现代农业,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做出系统部署和安排。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更加依靠现代生产要素的引进使用。我们要认真领会和学习党中央的精神,深刻洞悉现代农业的本质和要求,把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关键点,超前谋划,扎实工作,做好储备,为现代农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2007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加强平台建设和科研团队建设,持续提高我院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水平
  抓住国家加大科技投入和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有利时机,抓好科技平台和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设施的申报和立项工作,强化我院平台建设。一是抓好“农作物基因改良与分子设计育种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抓好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国家农业图书馆、质量标准检测中心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的建设工作。二是抓好“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分中心”、“中法小麦生产加工和品种改良示范中心”、“中日中心”二期、“CAAS-CABI农作物生物安全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研平台的建设工作。三是抓好国家和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畜牧兽医大楼、应用微生物与生物技术大楼的立项和申报工作。
  全面实施“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前两年对重点学科和创新团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各研究所应对具有明确学科研究方向、良好工作基础和科研创新能力与发展潜能的科研团队,在项目申报、人员配备、科研与试验条件配置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形成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梯次配备合理、专业互补的人员结构,打造一批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主攻方向, 团结协作、创新拼搏、竞争有力的创新团队,真正形成“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经费”三位一体的支持机制。要加大对中青年科研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穿梭科学家”等形式,每年选派百名左右科研骨干到国际一流实验室或国际研究机构考察、研修、合作研究。要以研究生院为主体,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力度,通过联合培养、委托代培等多种方式继续扩大研究生培养渠道,增强研究生培养能力。
  2. 积极推动学科共建,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继续做好“十一五”科技立项工作,重点抓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工作。组织申报“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水体污染综合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在研项目的管理、特别是对重大科技项目的跟踪管理,开展全院科研大检查,加大重大项目和国家级成果奖的培育,积极申报各类科技奖励。
  根据农业区域性特点,推进优势学科(研究所)共建、实施联合攻关,是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快速提升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今年,有共建任务的研究所,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由单位一把手负总责,组织专门机构、专门人员,加快推进共建工作的开展。要面向各省市区农(牧)科学院通过以科技共建协议的方式明确目标、责任、义务,在共建协议的框架下,加强学术交流,共享科技资源,在申报项目、科技攻关和培养研究生等领域加强联合。研究所间要参照院院共建的方式,构建研究平台的开放与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各研究所在专业技术、地理区域、人才团队和条件平台等多方面的优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争取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绝对优势的专业研究所。特别要在共同申请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上下功夫,以项目为纽带促进双方的实质性合作和共建。
  3、围绕农业部的中心工作,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
  围绕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配合农业部等上级部门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强化科技兴农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认真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一线和农民的所需所想,有针对性的加大技术指导和培训力度;加强“三农”问题的调查与研究,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为发展优势产品和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增加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献计献策;加强与地方和企业横向科技合作,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宣传展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先进实用种养技术的普及,努力扩大优良品种覆盖面,提高技术的到户率和到田率。要提倡和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深入基础、深入科研第一线,在服务“三农”和建设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4. 以股份制改革为重点,加强产业开发工作
  对全院产业实施分类指导、跟踪服务。对已经初具规模的支柱产业,如疫苗、种业、饲料等,促进其内部资源整合,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同时,积极发现、整合新的支柱产业,寻求科技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推进院属及所办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对院办公司进行清理整顿,重组业务相近的公司。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丰富、拓展技术市场的功能,继续利用技术市场的相关资源,为我院培训科技产业人才、拓展项目渠道、整合社会资源。
  5. 加强党风党建工作和创新文化建设
  要以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为重点,切实落实好中央关于四个保持共产党员长效机制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院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通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生活,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凝聚力,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要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在干部选拔工作中,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不断完善干部考核机制,通过教育和监督,使领导干部提高廉洁自律意识,切实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要倡导创新理念,全面推进创新文化建设。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要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工作。在创新文化建设工作中,2007年要重点完成院章起草、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院歌和院训的征集等工作。通过创新文化建设,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大力倡导敢为人先、敢于创新、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营造和谐共进的创新文化氛围。
  6.以建院50周年为契机,全面推进和谐院所建设
  2007年是我院建院50周年,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全面展示50年来我院科技创新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就,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作为中国农科院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鼓舞农业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农业科研,不断创新,为我国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要抓住这一历史契机,认真做好院庆各项工作,使院容所貌有大的改观。院属各单位要以50周年院庆为契机,根据院庆筹备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积极工作,突出反映本单位建院以来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近年来工作中所创造的业绩,展示现代农业科研院所风貌。
  同志们,经过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今天我们又站在一个发展的新起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奋斗,真抓实干,在农业部、科技部等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全新的面貌和卓越的成绩迎接建院50周年的到来!
  2007年春节就要到了,我代表院党组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院干部职工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谢谢大家!

  全文下载: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工作报告.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