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所承担的五项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

       日前,由我所郭三堆研究员等承担的五项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全部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郭三堆研究员主持的B类重大项目“转Bt/CpTI融合抗虫基因及sGNA基因的兼抗棉铃虫、蚜虫的转基因棉花研究”在原单、双价抗虫棉研究基础上,获得拥有我国知识产权的融合抗虫基因、sGNA抗蚜基因、棉花生殖器官表达基因等4个基因,解决了双价基因不能同时表达的难题;将融合抗虫基因和抗蚜基因导入棉花获得了抗虫抗蚜转基因棉花株系,抗棉铃虫效果达到了90%以上,蚜虫虫口减退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60%;获得新种质35份,选育不同类型转基因棉花新品系29个,通过国家级审定棉花品种3个,3年累计推广面积51.8万亩;获抗虫三系杂交棉新组合(品种)2个,苗头组合7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第一个抗虫三系杂交棉sGKz 8(国审棉2005001)比对照增产皮棉27%。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8篇。
        路铁刚研究员承担的“水稻抗稻瘟病、稻飞虱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项目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克隆了一个稻瘟病抗性基因(OsBRR1)和一个稻飞虱抗性相关基因(Rir),并通过DATAMINING技术从水稻中克隆了大量的候选基因,其中两个基因ORF5与ORF9可能与抗稻飞虱有关。申请了专利4项、发表SCI论文6篇,核心期刊3篇。
        王志兴研究员承担的“棉花纤维品质改良相关基因的克隆”项目利用双链RNA技术对棉花Ghkorrigan、Ghkobito1、Ghcobra、Ghbotero基因功能进行了研究,证明了Ghkobito1、Ghcobra基因是棉花纤维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基因。在酵母细胞和烟草悬浮细胞实验系统中对GbXET、GhPFN1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发现GbXET、GhPFN1基因可能对棉纤维细胞伸长具有一定功能。GhRLK1与棉纤维次生壁的合成高度相关,表明该基因可能与纤维强度有关。所获得的棉花纤维品质相关基因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赵军研究员承担的“玉米抗旱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项目对3个抗逆新基因(ABP9,ABP7和ZmGST7)进行了功能验证,获得了抗旱性大幅度提高的T1代株系48个,并从中筛选出两个转基因纯系;过量表达ABP7基因可大幅度提高转基因植物对干旱、高盐和低温的综合耐受性;申请了美国专利1项,中国专利2项。发表论文2篇(SCI1篇)。
       林敏研究员承担“抗除草剂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的选育”项目从草甘膦极端污染土壤中分离和鉴定了3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草甘膦高抗基因,包括2个EPSP合酶基因和1个草甘膦N-乙酰转移酶基因。获得16个抗草甘膦的转基因棉花株系,其中2个株系可抗4‰草甘膦。申请了国际专利3项,包括美国专利1项,国际PCT专利2项,国内专利1项,发表论文6篇。
       生物所的专家与科研人员们经过三年的积极探索与辛勤努力,已顺利地全部完成并部分超额完成了原计划任务,得到了科技部、农业部等有关上级部门和验收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