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虫棉田结硕果 造福农民千万家 ——抗虫三系杂交棉“银棉2号”展示示范现场会在天津举行

    在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抗虫三系杂交棉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迄今已有3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级审定,并有一大批苗头组合正在或准备参加国家或省级区试。为了加快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推广步伐,使这项具有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科研成果尽快造福我国上千万植棉农户,8月28日在天津市原种场举行了抗虫三系杂交棉“银棉2号”展示示范现场会。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天津市农业局和江苏、河南、河北、山西省种子站的有关领导以及黄河流域8省植棉区的示范试点代表共计150人多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廖琴处长主持,郭三堆研究员作了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研究进展及试验示范的报告,生物技术研究所林敏所长和天津市农业局王家武副局长分别就全面落实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加快抗虫三系杂交棉深化研究,做好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生产性试验和示范推广作了讲话,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石燕泉副司长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刘旭副院长对抗虫三系杂交棉研制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今后加强抗虫三系杂交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工作作了重要指示。石司长说:农业部对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高度重视,部领导要求我们要对项目重点跟踪,列入科技跨越计划重点支持,要通过农业科技跨越计划的实施,与企业的结合与合作,加快抗虫三系杂交棉新品种的中试、熟化、集成和产业化,将这一利国利民的优秀科技成果做好做大。刘院长首先代表中国农科院向以郭三堆研究员领衔的转基因抗虫棉课题组表示亲切的慰问,对他们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说:抗虫三系杂交棉的研制成功是棉花育种的第二次重大突破,“银棉2号”新品种的培育既是棉花杂交育种的一个新的技术突破,同时又是杂交棉产业化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将这一具有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要尽快造福成千上万植棉农户,还要靠黄河流域棉区乃至全国农技推广部门和种子公司的共同努力。

    与会的各级领导、专家和代表对抗虫三系杂交棉新品种的示范现场进行了实地观摩和考察。200多亩集中连片的“银棉2号”长势喜人,整齐一致,棉桃累累,平均每株结桃在30个左右。“银棉2号”优良的性状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来自黄河流域8省植棉区的示范试点代表在地头田间纷纷交流起“银棉2号”栽培技术和示范推广的经验。

    1999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开始大面积推广,当年种植面积约6万公顷,仅占国内抗虫棉份额的7%,其余的93% 为美国抗虫棉。之后,随着国产抗虫棉技术的日趋成熟,国产抗虫棉发展迅速,其市场份额的增长率连续7年超过10%。至2006年,国产抗虫棉年推广面积近300万公顷,已占国内抗虫棉市场份额的82%,而美国抗虫棉的市场份额则下降至18%。从1999年国产抗虫棉开始推广到2006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134万公顷,累计减少农药使用量25.5万吨,培训棉农2000多万人次,为棉农增加收入超过238亿元,受益农户累计超过3000万户。

    为进一步深化国产抗虫棉的产业化,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郭三堆课题组在原单价、双价抗虫基因研究的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创建了高产量、高纯度、高效率、大规模、低成本、能够直接应用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新体系,成功选育出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比常规抗虫棉增产26.4%的三系杂交抗虫棉新品种“银棉2号”。目前,“银棉2号”已经累计推广36万亩,成为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的主推新品种。随着抗虫三系杂交棉新品种的不断推出和产业化,必将会为我国棉农、棉花生产和纺织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新品种展示示范现场会

与会领导、专家、代表对抗虫三系杂交棉新品种示范现场进行实地观摩和考察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石燕泉副司长

和与会代表深入田间详细察看抗虫三系杂交棉生长情况

农业部科教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市农业局、天津市原种场和天津市宁河县的领导在示范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