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技术进入战略机遇期--林敏所长在生物技术应用前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于79在北京召开了以“生物技术应用前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研讨座谈会。与会专家提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在经历了技术成熟期和产业发展期两个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至关重要的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机遇期。

    研讨会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教授主持。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林敏教授以及孟山都公司的科学家哈维·格里克博士和孟山都中国区总裁麦克凡分别在座谈会上作了主题报告。科学家们就目前中国及全球生物技术研究现状和农业生物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等内容做了详细介绍,并同与会代表及媒体进行了深入探讨。

    林敏教授认为,在我们农业现代化进程里,农业生物技术非常重要。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在经历了技术成熟期和产业发展期两个阶段之后,目前已进入至关重要的抢占技术制高点与经济增长点的战略机遇期。转基因作物从抗病虫和除草剂等第一代特性向抗逆、改良营养品质、改变代谢途径、工业或医药用生物反应器等第二、三代特性发展,将在更广阔领域改变传统农业的面貌。他提出,由于我国土壤的条件不是很好,呈南咸、北碱、东西部寒冷、半壁江山干旱的状况,因此,迫切需要抗逆基因的开发利用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植物转基因技术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我们应当抓住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推进传统农业由高投入、粗放型向高技术、集约型生产方式的转变。

    近年来农业生物技术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对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比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转基因抗虫棉成功育成,到2006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已占棉田总面积的75%。种植抗虫棉减少了农药的使用,节约了劳力,增加了棉花产量,因而深受棉农欢迎。目前,我国生物技术总体研发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跻身世界前列,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中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之一。然而,虽然我国在许多作物的转基因研究中取得了进展,某些研究还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除了Bt抗虫棉和几个小作物外,至今还没有一个主要转基因作物(如水稻、玉米和大豆)被批准商业化生产。

    从全球生物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商业化推广来看,目前,全球共有24种转基因作物的144个项目获得670项批准。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依次居批准项目的前列。孟山都公司的科学家哈维·格里克博士在介绍抗旱玉米研究情况时表示,耐旱性状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影响农作物增产的最重要限制因素,被视为转基因作物被赋予的最重要性状,转基因抗旱玉米是目前处于研发阶段最领先的耐旱作物,并预计将于2012年甚至更早在美国投入商业化生产。

    在回答本网记者关于转基因作物种子的定价方式问题时,孟山都中国区总裁麦克凡先生说:“农民是不愿意购买那些不能帮助他们提高产量、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收入的种子的。”因此,孟山都希望把能够帮助农民可持续增产的先进技术带到中国来,通过合作创造价值。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农业生物技术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接受美国《科学》杂志主编艾伯茨专访时曾说过:“我力主大力发展转基因工程,特别是最近发生的世界性粮食紧缺更增强了我的信念。”目前,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已被列入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这是‘纲要’16个重大专项里唯一的一个农业专项。”林敏教授说。据他介绍,我国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目标,是要获得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培育一批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生物新品种,提高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和产业化整体水平,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朱祯教授认为,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我们正面临着新的生物技术革命,一场绿色的革命。农业生物技术不仅能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中发挥重大作用,而且将成为解决21世纪食物安全、人民健康、环境保护、能源短缺等重大社会与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

林敏所长做主题报告

生物技术应用前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媒体研讨会现场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祯教授主持会议

 

 

亚太科学事务总监哈维·格里克博士做主题报告

 

 

孟山都公司副总裁、孟山都大中国区总裁麦克凡做主题报告

 

 

孟山都中国区总裁麦克凡先生回答记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