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高层研讨会•2015在京召开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介绍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业生物技术发展最新动向和成果,同时发挥与巩固学术团体、农业生物技术科学传播平台以及基因农业网等新兴科普宣传阵地的科学理念的传播推广效果,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和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联合发起,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承办的“农作物生物育种产业化高层研讨会•2015”于2015年1月29日上午在京召开,相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校、种子企业近200人参会。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祯研究员主持会议,农科院国际合作局冯东昕副局长到会致辞。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出席研讨会并担任大会主席。他在讲演中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和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生物前沿技术所能产生的巨大作用。他指出,当前转基因与核电、垃圾处理、殡葬焚烧等话题都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处于争议的舆论氛围中,做好科普宣传使公众对这些问题有科学的认识,是科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主席Paul Deng博士及前主席Clive James博士分别就“全球食品安全”和“2014年全球生物技术作物发展”做了主题报告。他们的报告突出体现了全球范围内生物技术应用发展的前景,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为创纪录的1.815亿公顷,比2013年增加了600万公顷。共有28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孟加拉国是新成员,其中20个是发展中国家,8个是发达国家,占全球人口的60%以上。一批新性状和品种的转基因作物已经或者即将进入商业化应用,包括耐旱玉米、抗虫茄子、更低丙烯酰胺含量的土豆、低木质素苜蓿和耐旱甘蔗等。全球约有1800万农民受益于转基因作物,其中90%为资源匮乏的小农户。

    最后,来自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邱金龙研究员介绍了最新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该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应用体现出技术创新的迅猛和对传统育种研究提供的巨大机遇,引起众多科研人员的兴趣。

    研讨会上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媒体记者都踊跃提出问题或发表看法,气氛热烈。此次会议对公众关注的我国及全球粮食安全、国内外转基因技术发展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使大家获得许多重要信息与启迪,可望对我国转基因科普宣传和生物育种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