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边坡与废弃地生态修复综合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7年2月,我所与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国科学研究院仙湖植物园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共同承担的“边坡与废弃地生态修复综合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证书。我所吴燕民研究员、周美亮副研究员、孙占敏博士后均为该奖项的获奖人。


 

    该项目针对我国不同结构类型、不同区域特殊生境的边坡和废弃地恶劣的土壤环境和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从生态修复工艺、抗逆植物选育、植物废弃物生物制肥用于土壤改良等3个方向进行技术创新及应用。首次在边坡与废弃地的植被修复中,结合现代生物技术,通过株选、杂交育种等常规育种手段,选育抗逆性强、经济价值高的生态修复植物良种,包括V型紫斑白三叶新品种(N044)、杂交构树等,丰富了该领域的植物材料;建立了地被植物耐旱性快速鉴定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方法,大量筛选野生抗逆植物,并基于植物生态位原理构建了3种典型植物配置模式,形成一种低养护、物种多样性高、层次明显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实现了植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进行植物废弃物生物制肥和反哺到边坡、废弃地等困难立地环境土壤改良中,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壤—植被”生态系统;采用多种新型植生工艺,因地制宜解决了不同微地形结构类型的边坡和废弃地生态修复,包括飘台种植法、植生网毯和植生块等;形成了一整套集边坡和废弃地稳定措施、植物新品种与群落构建、植物废弃物资源化与土壤系统构建为一体的系统性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同比国内外同类技术更具系统性、综合性、经济性和普适性,优势明显,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近三年推广工程600余项,面积833.83万㎡,收入22.08亿,利润6.63亿,税收1.47亿;增加1万多人的社会就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植被恢复后,减少了土壤流失量11.31-45.28万t/年,吸收CO2 27.54万t/年,放出O2 20.10万t/年,年滞尘量达到8224.84t等。项目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项目实施前

项目实施后

 

湖北省黄石黄荆山采石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