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人才】林浩: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发布日期2014-09-25
林浩,2002年7月本科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7月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学位,2010年2月-2013年8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9月作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A类人才候选人回国工作。简单的几个时间节点勾勒出了生物技术研究所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林浩博士的求学和科研经历,但这看似一帆风顺的科研轨迹背后是林浩博士十几年的刻苦努力和执着追求。
精益求精 打造深厚科研功底
在本科学习期间,林浩对遗传学就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精心准备,顺利考取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师从李家洋院士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植物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从此踏上攀登科研高峰的道路。在攻读博士期间,林浩奋勉务实,积极进取,工作认真,精益求精,对每个实验结果,每张实验图片都力求完美。在导师李家洋院士和王永红研究员的悉心指导下,林浩博士受到了系统严格训练,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为他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蘖是水稻生长发育中的一种特殊的分枝,研究分蘖的发生机制对阐释高等植物分枝发育机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同时,分蘖又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直接决定水稻的穗数进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水稻分蘖机理的研究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林浩在攻读博士期间与合作者一起分离鉴定了一个多分蘖伴矮生性状的水稻突变体dwarf27 (d27),并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分离到D27 基因,进一步证明D27基因编码一个叶绿体定位的铁结合蛋白参与新型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的生物合成,该项研究工作确认了独角金内酯参与控制水稻分蘖的证据,对完善水稻分蘖分子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植物学杂志Plant Cell 上,被F1000Prime 重点评述推荐,并获得国家专利。
海外深造 再接再厉暂露头角
博士毕业后,在导师的大力支持下,林浩决定出国继续深造,进一步开阔科研视野,提高科研能力。2010年除夕前夕当其他人正准备欢度春节时,林浩已踏上了去美国的求学之路。林浩博士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主要进行高等植物叶片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林浩博士和合作者一起克隆了叶片伸展的关键调控基因STF,并证明WOX 家族基因在调控叶片发育过程中主要发挥转录抑制的作用。在三年半的博士后工作期间,林浩博士分别在国际著名期刊Plant Cell、PNAS、Plant Signaling & Behavior等杂志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林浩博士的优异表现使他荣获了2012 年度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的Sponsored AAAS membership。
正如林浩博士的博士后合作导师Dr. Million Tadege在林浩博士的推荐信中写到“在三年前林浩博士刚加入我的实验室时,我只有一间空屋子和一些装仪器盒子,是林浩博士使我们的实验室在短时间内完成建设、开始运转,并帮助我发表了我们实验室第一篇Plant Cell文章,我非常欣赏他的领导才能和创新精神,我坚信他有能力成功组建自己的实验室并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在植物科学领域做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作”。
坚定方向 立足岗位再创佳绩
林浩博士深知,被作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是对他十几年勤奋努力的充分肯定,同时对他而言,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任重而道远。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其较低的光合效率是限制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水稻的光能利用率对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具有关键作用。林浩博士根据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和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确定继续从事水稻功能基因组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作为科研骨干加入研究所水稻高光效基因组创新团队。在院所的大力支持下,林浩博士已经完成了实验室的基本建设,研究团队初具规模。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林浩博士秉承严谨开放的治学态度,鼓励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多读、多想、多动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品行和健康身心的培养,“做事先做人,做人德为先”,鼓励学生在科研和生活上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努力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
如今,林浩博士正和他带领的年轻团队在水稻高光效功能基因组研究的事业上辛勤耕耘,希望通过解析水稻叶片形成的分子机理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株型,提高光能利用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水稻高光效研究领域取得突破。可喜的是最近获悉林浩博士申请的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项目相继获得批准资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林浩博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必将在水稻高光效育种研究领域交出一份绚烂多彩的答卷。
< 关闭本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