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2日 来源: 科技日报
许智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
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开启转基因植物研究以来,植物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飞速发展。在全球人口增长、耕地面积减少、自然环境恶化,农药和化肥过量施用以及农作物增产遭遇瓶颈的背景下,食品价格上涨和粮食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问题。随着拟南芥和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以及对不同植物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进行的研究,人们对调控农作物产量、品质,以及对病虫害和逆境胁迫的抗性的分子机理有了更深的了解,一大批重要的功能基因已经克隆,其中不少在转基因作物和分子育种研发中已表现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并得到应用,全球已有155个转基因作物品种进入商业化生产,正在对全球农业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转基因技术研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近十几年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和推广工作迅速发展。2009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位居世界第六位,其中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有效地防治了棉铃虫危害,减少了农药使用。
然而,转基因作物研发的历史尚短,伴随转基因作物农业应用的争论也一直不断。为此,在继续推进转基因作物研发和应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环境以及生态安全性的风险评估,并建立专业的检测、安全性评价和监督体系,加强知识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科学界应及时把研究进展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科学家必须积极地走出实验室到公众当中去,以公众理解的语言宣传和传播科学知识,包括转基因的相关知识;同样科学家也必须向政策制定者及政府官员进行更多的宣传,使政策制定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以营造有助于高新技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研究及应用健康的发展,并在推动中国农业稳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