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所服务脱贫攻坚的“三驾马车”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生物所党政领导班子一直高度重视科技扶贫工作,不断思考“研究所有什么技术成果”“贫困地区缺什么、需要什么”“怎么对接能产生实效”等一系列问题,多点开花,找准扶贫工作的着力点,摸索出科技帮扶、项目援建、人才对接这“三驾马车”来拉动贫困地区的科技与产业发展,走出了生物所服务脱贫攻坚的独特道路,推进扶贫帮困、乡村振兴,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做贡献。

科技是核心,帮扶有道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期间的道路,注定充满艰辛和困难,只有科技,是战胜困难,实现振兴目标的利器。生物所将上级部门关于扶贫的部署要求与研究所工作紧密结合,发挥科技成果优势,积极面向对口帮扶县开展科技帮扶。
    西藏的申扎、尼玛两县地处藏西那曲地区,幅员面积达9.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于4700米,属高原亚寒带和寒带干旱地区,空气稀薄多风雪,牧业人口均在总人口的90%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4070户16579人,属国家级贫困县。通过实地考察,并与两县农业农村局、发改委、自然资源局、教育局、代表企业等有关人员座谈,了解了当地农牧业实际情况和技术需求,确定了以绿色生态发展为核心的科技帮扶路径。
    为提升当地的科技水平,助力当地推进科技平台建设,生物所发动全部课题组共捐赠23台套小型科研仪器,总价值47余万元,这些仪器设备将安置在申扎县科技服务站和尼玛县白绒山羊原种场,助力西藏地区农产品检测服务能力提升,促进白绒山羊种质选育与利用。为了让藏区的科技人员迅速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生物所的青年科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为每台仪器都录制的操作视频,申扎县农业局局长曲央在仪器捐赠仪式上为工作的细致与贴心诚挚地表达了谢意。

    为提升一线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组织举办了西藏自治区高原地区农牧业技术骨干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来自我院5个研究所的8名专家围绕当地紧缺的农牧业实用技术,包括青稞育种栽培技术、牦牛繁育与科学养殖技术、牛羊病诊断与防控技术、设施蔬菜栽培新技术、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等作了专项培训,并与参会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与会的当地政府领导和学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会紧贴当地农牧业生产实际需求,解难题,接地气!

    除了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关注学生的教育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生物所党委号召各支部以党费形式向两县中学捐赠了80余种合计200多册科普图书,用于建设图书室,让孩子们有了丰富的课外读物,给学习生活增添了色彩。
    除了西藏地区,在四川凉山州、甘肃、湖北、新疆等偏远落后地区,生物所的各个创新团队都主动请缨,以结对子的方式,为偏远地区提出自己的扶贫措施。玉米功能基因组团队以玉米种质的遗传改良关键技术为突破口,帮助甘肃临夏县、湖北咸丰县建立玉米示范基地,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推动围绕优质玉米的产业振兴;作物分子育种团队扎根新疆莎车县等主要棉区,利用棉花新品种研发优势和基地建设运行等辐射相关棉花产业大县,带动产业振兴;作物代谢调控与营养强化团队发挥战略联盟优势,在四川凉山州昭觉县等开展营养强化作物品种的种植推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当地农业劳动力收入。

项目是基础,援建有力

    科技扶贫不能仅靠一腔热血,要发展就要先有投入,而引入项目在当地落地就是最好的“授人以渔”的方式之一,可以长期带动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所积极从各个渠道争取经费,切实支持“一带一路”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专项目开展,在新疆的阿克苏市阿瓦提县丰收三场建设了棉花试验基地,该项目总投资约2500万元。试验基地建成后,将为新疆棉区及我国其他主栽棉区提供优质长绒棉花新品种,加速产业布局优化,进而推动我国高端棉纺业的发展。以基地为基础,生物所作物分子育种团队与当地鲁泰丰收棉业紧密合作,通过科技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再利用,在当地进行大规模展示示范,推动该企业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当地棉花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脱贫。在新疆重点进行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系的培育正在显示成效,轻简化植棉模式的技术跟踪服务正在让棉农真正获利,新疆阿瓦提县特优质棉花育种基地优质陆地棉的推广与应用也解决了农民因为海岛棉产量低而不愿种植的问题。

    生物所还参与了在河南省兰考县的中国农科院示范县建设项目“饲用玉米新品系的筛选与示范”。针对制约兰考县畜牧养殖业发展关键瓶颈——饲用玉米品种缺乏这个问题,筛选了饲用玉米新品系,开展示范种植和农民培训,初步建立了玉米粗蛋白、脂肪等不同营养成分分析检测技术方法;筛选了适合兰考种植的饲料玉米材料6份,示范种植17亩,系统考察了其抗性、适应性和生物量等田间农艺性状表现;并通过综合考查农艺性状表现与营养成分含量,确定了饲料玉米的优良组合,将进一步培育饲料玉米新品种,加速科技成果在兰考县的具体落地。

人才是推进器,薪火有传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支好队伍。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在人才。生物所由党委牵头,一边选派骨干去当地挂职锻炼,一边接受培养当地科技人员,双管齐下,做好人才帮扶工作。
    近年来,生物所积极选派年轻干部赴西部艰苦地区服务锻炼,先后选派1名处级干部赴新疆农垦科学院挂职,1名青年科技人才参加第19批博士服务团赴新疆农科院挂职。援疆干部孙国清同志在新疆农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加大单位人才培养、加强先进技术的引进、推进与国家级科研单位合作、组织科研部门开展科学研究、为当地提供科技服务等举措,对援助单位的科技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援疆干部宛煜嵩同志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19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挂职担任副所长期间,协助所长分工负责科研管理、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立项、国际学术论文发表、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园艺所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生物所积极为西部地区交流培养科技人才,已接收培养“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新疆特培学员10余名,为每名学者(学员)配备一名合作导师,认真制定培养计划,提供条件资源,落实研修目标,多名学员荣获优秀学员称号。同时,还注重当地高校青年人才的培养,为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单位培养了研究生3名、本科生5名。
    作为新疆自治区“天山沃土计划”人才培养单位,生物所接收了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梁晓东副研究员半年的人才培训。在所期间,为梁晓东副研究员定制了详尽的学习培训计划,完成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分子育种基础理论的学习,掌握了基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实验技术,能够熟练运用高通量基因分型、基因结构分析等分子生物学软件运用,为当地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在扶贫攻坚的路上,生物所党委始终统领在前,带头在先,几年来几任党委书记都抓牢扶贫的接力棒,一方面为每位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派任务,抓落实,做表率;另一方面带领全体党员干部时时关注藏区发展,今年7月,获知尼玛县发生地震的消息后,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向尼玛县致慰问信,并及时购买并邮寄冲锋衣为在一线开展抗震救援的工作人员提供援助,送去温暖。在党建扶贫的带领下,生物所扶贫攻坚的目标始终坚定和明晰:坚守脱贫攻坚主战场,科技、项目和人才“三驾马车”驱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力促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