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理事会交流会在京举行

 

        2013年6月8日上午,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京举办了《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理事会交流会。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贾敬敦主任、蒋丹平副主任、成果转化处孙传范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所路铁刚副所长、孙丽萍副书记及导报部分理事会成员等2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高技术处张辉副处长主持会议。

        孙丽萍副书记首先对《导报》的编辑出版情况、理事会的组织情况以及对今后工作的思考等进行了汇报。自2007年生物所承办《导报》以来,已相继入选了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等国内几大知名核心期刊评价系统及部分国外数据库。为了进一步提高《导报》的影响力,2013年在刊发稿件内容方面,紧紧围绕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以及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策划了粮食增产、组学研究、玉米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微生物和海洋农业六个方向的专栏,加强了约稿组稿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期刊数字传播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孙丽萍副书记介绍了《导报》理事会的组织和运行情况,结合理事及理事单位的权力与义务,汇报了《导报》为理事单位服务和组织活动的情况。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与理事单位的联系,深入了解理事单位的需求,积极发挥导报的平台窗口作用,联系产学研,组织策划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交流,推动实质性的合作,更好的发挥联系与服务理事单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业科技产业发展。

        随后,各位理事就《导报》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副理事长蒋丹平副主任首先对《导报》近年取得的进展和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感谢理事会及各位专家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对《导报》发展的大力支持。蒋主任提出,要把创新作为办刊的核心,注重《导报》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从期刊的内容来说,要突出重点,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从栏目设置、策划方面,要把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很好地涵盖进来。同时,在信息时代,应用新的信息技术、新的传媒形式方面,还要有很多工作要做。另外,《导报》还要有一些市场化的运营策略。最后,蒋主任希望理事会单位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发挥理事的作用,积极的为《导报》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导报》应加大国内国际的交流,拓宽国际的视野,不断的提升《导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蒋丹平副主任发言

        到会理事均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系统作物分子设计前沿实验室副总经理王海洋教授认为,《导报》应突出对政府、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导向作用,要着力实现前沿性、国际性和政策导向性等方面的突破。另外,随着来稿数量的提升,应进一步提升稿件的质量,多发高水平的文章,优中选精,才能更快提升《导报》的层次。北京未名凯拓农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骅先生建议《导报》在科技产业化的战略研究上设立一些专题,如基因的挖掘,基因功能的验证及其在作物上的应用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朱祯研究员说,《导报》应明确定位,建议设立农业政策专栏,作为农业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上行下达的宣传窗口。其他各位理事及理事单位代表均畅所欲言,对《导报》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贾敬敦主任做了总结发言。贾主任谈到,目前国内农业科学急需转型,应该从传统的各个独立学科和环节发展为产业链模式。因此,《导报》的定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总的指导原则是以农业领域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一个宣传、交流的平台。从内容上,《导报》可以做一些人物的宣传,应该是知识、技术、产业和人物四位一体的。从办刊理念上,刊载文章的国际化、办刊的国际化应兼顾。我们需要用一种新的视角,新的视野,新的高度,跨学科的一种理念来认识农业的科学问题,来认识农业的技术问题、产业问题和创新问题,这样就一定能够办出一个有创新的刊物。同时要争取利用这个刊物再举办一些学术活动,展现我们促进农业高技术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方向等,使《导报》名副其实发挥引领作用。

贾敬敦主任总结发言

        《导报》编辑部通过此次交流会得到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后将积极总结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今后的工作。加强对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农业政策的报道,加强活动策划与社会性工作的推动,为理事和理事单位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提升《导报》在农业期刊中的影响力,发挥农业科技学术平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