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1-06-07 作者:邱晨辉
记者今天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十三五”期间, 我国科学家在作物种业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突破了一系列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部分研究领域已处于世界引领地位,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全链条创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新海表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事关国家核心创新能力和国际战略地位。针对我国农业生物育种原始创新不足,种源对外依存度高,部分种源被国外垄断的状况,加强农业生物基础研究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基础和关键。
据他介绍,我国自1998年参与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以来,在作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实力不断增强,并呈现出从参与到领导、从研究非主要作物到主要作物、从研究地区性作物到全球性作物的态势,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此外,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实现对重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深入阐析基因组变异、染色体重组、基因组选择与驯化机制;作物演化与性状形成机理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我国科学家已解析种质资源多样性演化机制等具有重大育种价值的新基因。
李新海透露,“十四五”期间,中国农科院将重点突破作物高光效和生物固氮的生物学基础研究;重点开展作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机理研究;阐明作物杂种优势形成的生物学基础;系统研究作物优异种质形成与演化规律;推进作物设计育种技术基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