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阿根廷缘何重视中国转基因市场?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3-5-19   作者:马爱平

 

     中国大豆的购买量约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而约60%中国进口大豆来自巴西和阿根廷。5月初,来自90%大豆生产链的农业协会、大豆产业代表组成的两个阿根廷农业代表团,来到北京,期望获得中国政府对新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进口审批许可。

   日前,代表团中阿根廷大豆产业链协会会长米盖尔•卡尔沃、阿根廷保护性耕作农业协会名誉主席加斯顿•费尔南德斯•帕尔马、阿根廷萨尔塔省农林公司San Josede Pocoy经理雷莫•圣地亚哥•巴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阿根廷转基因作物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以及中国市场对于阿根廷的重要性。

   种植转基因作物带来可观经济效益

   阿根廷曾以肥沃的土壤、丰茂的草原和良好的气候,成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而今再如其所愿,转基因作物种植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

   阿根廷是世界上第二个掀起大规模推进转基因农业革命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暴发,阿根廷背负巨额外债,通过农产品出口还债,被认为是阿根廷农业转基因化的主要原因。

   据2011年7月的数据,在2010/2011年的种植季节里,阿根廷转基因品种的种植面积已达到2280万公顷,同比增长15.5%;且几乎所有的大豆种植面积都种植了转基因品种,玉米总播种面积的86%和棉花总播种面积的99%,都为转基因品种。

   加斯顿印证了这种说法:“目前,我们100%的大豆和棉花、95%玉米种植转基因品种,耕作的面积和产量是匹配的,随着耕作面积的增加,产量也随之提高。”

   雷莫介绍,使用转基因技术之后,阿根廷转基因的作物面积得到很大扩充,15年前不能种植庄稼的土地也种植了农产品,产量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些土地所产农产品的产量基本占到全国30%。一些恶劣的气候也不会对产量造成太大影响,比如每年转基因作物可忍受20天左右的干旱。转基因作物产量的可靠性对阿根廷粮食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

   2012年,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报告显示,阿根廷是美国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

   米盖尔透露,阿根廷政府计划将转基因作物的产量提高到1.6亿吨,在解决本国粮食供应的同时出口给其他国家,并希望采取新生物技术抗虫害、增加作物的蛋白质含量,以保证作物对消费者更有营养价值。

   转基因新技术的尝试和倡导者

   作为一个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阿根廷在该领域的生物技术研发和产品国际贸易方面,不断进行尝试。现在的阿根廷在全球的大豆和玉米市场上已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与美国相同,阿根廷的转基因农业也是以出口为导向的。

   此前有消息称,阿根廷不具有转基因技术自主知识产权,所有的种子和技术均来自美国。对此,雷莫说,在阿根廷既使用国外研发成功的技术,也自主开发新技术。阿根廷国土面积宽广、气候多变,需要适应不同地区的种子和技术,这是一项庞大的研究工程,政府的研发机构则希望能在这个方面有所造诣和创新。在技术研发和推广方面,国家控制非常严,因为,阿根廷本国内也食用大量转基因食品,确保粮食和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十几年间,阿根廷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决定,许可转基因作物进行环境释放或产业化生产,包括大豆、玉米和棉花三类作物。

   此次,阿根廷农业代表团介绍的新种包括Cultivance、libertylink和INTACTARR2PRO大豆以及AgrisureViptera玉米。

   雷莫介绍,在阿根廷北部,主要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或非翻土的耕作技术,转基因作物既可以高效利用水也可以很好的处理杂草。而新型转基因大豆种植技术是阿根廷新型农业的代表之一,能够将大豆的单位产量提高10%以上。“今年在阿根廷北部试种的效果非常好,现在这种大豆产量比传统大豆产量高。这个技术也得到了包括欧盟在内的主要大豆生产国和消费国的批准。”雷莫说。

   目前,包括美国、巴西、巴拉圭等83个国家都已对其安全性表示了认可并批准商业化种植或进口。

   新技术期待获得中国进口审批许可

   中国还未对此款新的大豆产品颁发进口安全证书。

   中国目前是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也是阿根廷大豆的主要出口市场,去年阿根廷对华出口的产品中54%都为大豆。

   “中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们此行就是要告诉中方我们的产品是安全的,希望新的产品尽快得到中方的批准。”米盖尔说。

   南美国家不仅是转基因作物的生产国,同时也是消费国。雷莫告诉记者,“卖这些作物的时候,我们要100%保证它是安全的。”加斯顿本身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医生,他说,“我的家人在食用转基因食品中并未发现任何问题。”“过去几十年的转基因作物种植已论证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阿根廷本国人民并不把转基因作为一个十分担忧的问题。”

   雷莫表示,中国尚未批准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的监管程序较复杂,但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中国实际已经许可了该技术。米盖尔提出,中国具有庞大的人口,阿根廷希望把最好的产品带给消费者。现在中国所有进口的大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需中方批准的实际上也是转基因大豆,只是技术上有一些改进,实质是一样。

   据报道,中国禽流感疫情威胁加上经济数据疲软,已经促使贸易商下调了中国大豆进口预测数据。

   雷莫则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期问题,长期趋势不会有变化。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肉类食品的消费将会不断提高,推高对大豆饲料的需求。“好的政治环境,会促进国与国之间良好的合作,阿根廷作为主要的粮食出口国,致力于为世界各国生产粮食,中国和阿根廷处于非常好的合作阶段,会继续很好的进行农产品贸易。”他对此很有信心。(记者 马爱平)

   ■相关链接

   阿根廷的转基因监管模式

   阿根廷主要采取了每个机构分阶段管理的模式监管转基因,即在转基因作物的实验研究阶段、环境释放阶段、生产性试验阶段和产业化生产阶段,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农畜渔食秘书处(SAGPYA)是阿根廷生物技术及其产品的主管部门,也是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最终决策机构。审批程序有环境释放的审批,生产性试验和产业化种植的审批。

   阿根廷规定,一种转基因作物要想获得产业化的批准,至少必须满足四个条件:其一,通过农业生物技术咨询委员会(CONABIA)的环境风险评估,获得环境释放和生产性试验许可;其二,符合全国农产品健康和质量管理部(SENASA)关于食品安全评估的规定,产品被证明是安全的;其三,经国家农业食品市场部(DNMA)的市场分析,得出该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将对阿国际贸易产生利大于弊影响的预期;其四,获得农畜渔食秘书处的最终批准后,在其下设的国家种子研究所(INASE)进行新品种登记。

   1996年至2009年,阿根廷先后许可实施产业化的转基因作物包括:品系为40-3-2的大豆;BT11、GA21、NK603 MON810、NK603 TC1507等品系的玉米;MON1445 MON531等品系的棉花,且从中获益不菲。2011年,阿根廷成为世界上种植了具有复合性状的转基因作物的12个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