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报]生物科技先锋获世界粮食奖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3-6-24 作者:苗妮

 

   30年前,科学界进行着一项关于如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竞赛。1983年冬天,有3个团队同时在美国迈阿密举行的生物化学会议上介绍了其取得的研究突破,这些成果最终带来了当今主导商品农业的生物技术作物。

 

   如今,这3个团队中各有一名成员由于其开启农业生物科技时代的贡献而分享了25万美元的世界粮食奖。

 

   Marc Van Montagu和Jeff Schell(于2003年去世)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医学院工作,曾对一种名为冠瘿病的植物疾病基因进行调查。

 

   他们发现微生物中被称为质粒的DNA环会引起瘿(即农杆菌)。一旦清楚地知道这种细菌会将其部分DNA转移至植物基因,下一步就是利用它来植入其他基因。

 

   每位获奖者——Marc Van Montagu、美国孟山都公司的Robert Fraley和华盛顿大学的Mary-Dell Chilton——都指出了如何利用农杆菌将外源基因植入植物。同时,Chilton发现了如何将农杆菌“解除武装”以防其引起瘿。随后Van Montagu开办了两个生物技术公司,Chilton受雇于如今的瑞士先正达公司,Fraley逐步成为孟山都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员。

 

   据称,这3位获奖者“对提高食物的数量和可用性作出了巨大贡献,并且面对越来越多的突发气候,我们面临在21世纪可持续性地生产更多粮食的全球挑战,他们将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来源:世界粮食奖。由左至右依次为Marc Van Montagu、Mary-Dell Chilton和Robert Fraley。他们因利用DNA环——质粒将外源基因植入植物的成就分享了2013年世界粮食奖。

   资料链接:

    世界粮食奖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美国人诺曼•博洛格博士1986年设立,多年来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农业粮食领域最重要奖项,被誉为食品和农业领域的“诺贝尔奖”,每年由世界粮食奖基金会颁发,旨在表彰为推动人类发展在改善粮食品质、提高粮食产量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获得“世界粮食奖”的大部分是科学家,也有商界人士和政治家等。获奖领域包括:粮农科技、营养、生产与营销、经济学、扶贫和政治领导。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获得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

   历年获奖名单

   1987年,M.S. Swaminathan(印度),将高产小麦及水稻引入印度,开创了印度的绿色革命。

   1988年,Robert F. Chandler(美国),创立国际稻米研究所(IRRI),推动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网络。

   1989年,Verghese Kurien(印度),创立印度牛奶场合作组织Amul公司,生产、推广牛奶到城市。

   1990年,John Niederhauser(美国),发现一种马铃薯晚疫病的防疫法。

   1991年,Nevin S. Scrimshaw(美国),人类营养学研究,通过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帮助对抗发展中国家的营养不良问题。

   1992年,Edward F. Knipling及Raymond Bushland(美国),发明昆虫节育技术(SIT)。

   1993年,何康(中国),中国前农业部长,在就任农业部长时进行农业方面的改革,使得中国在粮食方面能自给自足。

   1994年,Muhammad Yunus(孟加拉国),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办人,开办了革新的小额货款计划,使许多人有机会得到更多的食物和更好的营养。

   1995年,Hans R. Herren(瑞士),开发针对非洲木薯粉蚧害虫的控制方法。 

   1996,Henry Beachell(美国)及Gurdev Khush(印度),开发新水稻品系,使亚洲水稻产量翻番。

   1997年,Ray F. Smith(美国)及Perry Adkisson(美国),发展了综合虫害管理(IPM)的概念,保护农利物免受害虫侵害,同时亦尽量减少环境破坏。

   1998年,B.R. Barwale(印度),独立种子公司Mahyco的创办人,加强全印度的种子供应和发布。

   1999年,Walter Plowright(英国),研究开发对抗牛瘟的疫苗。

    2000年,Evangelina Villegas(墨西哥)及Surinder K. Vasal(印度),开发优质蛋白玉米(QPM)。

   2001年,Per Pinstrup Andersen(丹麦),开展了“Food For Schooling”计划,使孩子在学校可获食品资助;通过粮食政策的研究和实施,促进解决贫穷与饥饿问题。

   2002年,Pedro A. Sanchez(美国),研究保护脆弱的生态系统,恢复非洲及南美的土壤肥力。

   2003年,Catherine Bertini(美国),将世界粮食计划从一个辅助性计划转为最大、最有效的人道食粮援助组织。

   2004年,袁隆平(中国),Monty Jones(塞拉利昂),通过各自卓越的水稻研究,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数量充足的粮食作出突出贡献。

   2005年,Modadugu Vijay Gupta(印度),发展清水养殖(使用吴郭鱼)的廉价技术。

   2006年,Edson Lobato及Alysson Paolinelli(巴西),A. Colin McClung(美国),通过土壤科学研究和政策实施的工作促进了巴西Cerrado地区的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

   2007年,Philip E. Nelson(美国)发明水果蔬菜无菌加工、储存及运输技术。

   2008年,Hon. Robert Dole及Hon. George McGovern(美国),提出为世界贫困儿童提供校餐的计划。

   2009年,Gebisa Ejeta(埃塞俄比亚),发明高粱抗干旱和杂草技术,大幅提高高粱产量并使得非洲大陆数亿人受益。

   2010年 ,David Beckmann及Jo Luck女士(美国),以某种方式为在全世界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并让更多的人获得粮食的伟大使命做出了贡献。

   2011年,John Agyekum Kufuor(加纳),担任总统期间,将全国农业政策做为优先重点。任内,加纳成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将饥饿人口比例以及每天只靠不到一美元维持生计的人口比例减半的非洲国家。

   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巴西),根据“零饥饿”倡议,通过家庭津贴项目(Family Allowance Program)为1200多万个家庭保障最低收入。实施增加食品项目(More Food Program),缓解食物价格增长的影响,并且提高家庭的农作物产量。

   2012年,Daniel Hillel(以色列),在干旱地区开创性使用微灌溉技术,并被引入中东乃至世界其他地区,该技术为在农业中最大化地发挥水的有效作用、提高收成、减少环境影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