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举办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25    作者:马爱平

5月22—24日,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江苏省扬州市举办。大会以“BTAI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登山在主持开幕式中指出,学术年会的召开,旨在推动生物技术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和产业融合重塑农业生产方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扬州大学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创新,正努力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卓越的科研实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扬州大学校长刘巧泉在致辞中表示。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张卫宁在致辞中指出,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始终将生物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着力探讨生物技术(BT)与人工智能(AI)对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必将为推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与产业化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要强化基础研究,布局合成生物学、表观遗传调控等前沿领域;要深化场景应用,在边际土地开发、循环农业等领域推广技术模块;要完善创新生态,推动金融资本与科技项目精准对接。”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总工程师葛毅强在致辞中表示。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杨礼胜在致辞中指出,全球正经历以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农业科技革命,人工智能与生物技术的交叉融合,正在重塑农业科技创新的范式,对农业发展有巨大的潜力。深化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推动生物技术,将从实验室迈向田间,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大力发展智能+已成为世界各国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始终将生物技术视为保障粮食安全、践行‘大食物观’的核心抓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在讲话中指出,面对我国生物育种发展需求和国际竞争严峻挑战,通过会议交流,把握国际发展态势和进展,提出我国智能育种发展路径,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技术融合创新,对支撑我国种业跨越式发展,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未来我国农业技术发展一是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多学科交叉;二是要加大科技平台共享和建设,推进链条式创新发展;三是要加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国碗装中国粮”贡献生物技术的磅礴力量。

大会上,邓子新、陈晓亚、朱健康、侯水生、焦新安、吴珍芳等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在分论坛环节,50余位各领域专家分享了前沿成果。大会还设置了“科学家—企业家”面对面圆桌会专题交流环节以及期刊主编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和研究生论坛等,同时颁发了优秀墙报奖和优秀报告奖。

大会由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主办,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行联合主办,扬州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生物育种产业化分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