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棉花育种技术有重大突破
转基因三系杂交棉实现既抗虫又高产

 农民日报讯 (记者宁启文)9月17日,我国棉花育种技术领域再传捷报:经过中国农业科学院7年努力,我国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获重大突破,研究水平跃居世界领先。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在国际上首次攻克了棉花育种领域抗虫与高产难以结合的难题,使抗虫棉在抗虫的同时,可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增产幅度一般达25%以上。按此增幅,推广应用后的增产量与目前我国1000万亩棉田的总产量相当,等于再造一个长江流域棉区。
  至此,我国已经在水稻、玉米、油菜、大豆和棉花等五大作物中实现了三系配套,这种三系法杂交育种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显示出我国在农作物杂种优势研究领域方面的世界领先水平。
  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郭三堆研究员介绍说,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但由于始终未能解决细胞质不育引起减产的瓶颈问题,国内外三系杂交棉研究一直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三系法是指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的结合,在棉花领域实现三系配套,如同杂交稻领域一样能实现高产与抗虫的结合,制种方面同其它杂交棉制种技术相比,其成本一般可降低50%,制种纯度可达100%,制种程序简便,制种效率和制种产量高,有利于抗虫杂交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转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不仅保持了抗虫棉的特点,可挽回因虫害造成的损失和人工投入,保持品种原产量,而最大的优势在于能提高品种的产量和品质,降低成本,增产幅度一般达25%以上。目前我国约有5000万亩棉田适宜种植杂交棉,推广应用后每年可新增皮棉80万至100万吨,增收100亿元至120亿元。此外,还可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中国农科院院长翟虎渠介绍,农业部日前主持召开了"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体系"成果鉴定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项重大成果将基因工程技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攻克了三系杂交棉恢复系狭窄、抗虫性缺乏、可育性不稳以及杂种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重大科学难题,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创建了高产量、高纯度、高效率、大规模、低成本、能够直接应用的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新体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这是棉花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整体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
  参加9月17日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现场观摩会的国内权威育种专家认为,我国抗虫三系杂交棉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能大幅度提高棉花单产,促进棉花产业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解决目前我国粮棉争地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