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文,女,汉族,198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智能设计与改良团队秘书,副研究员。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始终坚守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以“四好”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科研工作中践行着“四好”党员的理想信念,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信念坚定政治过硬
杨立文同志始终把政治学习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她深知,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党员,只有政治立场坚定,才能在科研工作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在日常工作中,她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认真研读党的重要文件和理论著作,深入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学习,她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科研领域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决心。在科研团队中,杨立文同志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传播党的声音,引导团队成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研理念。她经常与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鼓励大家在科研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她的影响下,科研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
扎实科研能力突出
杨立文同志在科研领域深耕,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科研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在多个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主持和参与了8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多种表观遗传修饰互作调控作物产量和耐逆性的研究中,杨立文同志和团队老师同学们协作,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在水稻中鉴定了一个同时调控3种表观遗传修饰丰度的WD40蛋白DRW1,介导DNA 6mA去甲基化、RNA m5C和H3K27me3甲基化修饰调控染色质可及性和基因表达。田间试验表明,在正常和盐碱地上种植的DRW1-OE水稻实现增产30%以上。DRW1启动子上的自然变异通过调节DNA 6mA、RNA m5C和H3K27me3修饰水平上影响产量性状发育,进一步对启动子区CAAT-box和GATA motif进行编辑提升了DRW1基因表达水平,启动子编辑水稻单株产量提升了30%以上、盐胁迫后存活率提升1.5倍,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了新策略。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她始终坚守在科研一线,认真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等各个环节。面对实验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她从不退缩,而是和团队成员反复研讨、不断改进,最终取得了成功。
除了在科研项目中取得优异成绩外,杨立文同志还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她积极推动团队鉴定的重要育种价值基因、智能育种技术等科研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大华种业、普田种业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坚守岗位为人师表
杨立文同志始终坚守科研道德底线,秉持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坚决杜绝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成果的发表和荣誉的申报中,她总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团队成员的贡献,从不贪功诿过,充分体现了她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在日常生活中,杨立文同志也是一位乐于助人、品德高尚的人。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先后组织参与了3次农科开放日的主题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她积极参与课题组、创新团队的管理工作,为研究生、科研人员提供优质的科研服务和保障。她关心研究生的成长,积极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在他的努力下,课题组的科研环境不断优化,学生们的创新活力得到充分激发,为科研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杨立文同志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和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四好”党员的标准。她在科研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在服务社会和勇于担当方面也做出了贡献。她的事迹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党员的风采,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向杨立文同志学习,以她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