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学研究中心 张礼文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青年的殷切期待和谆谆教诲,是指引青年人拨开迷雾、不断奋进的一盏明灯,也是我们应每日自省吾身的评判标准。
立志——咬定青山不放松
理想信念是青春远航的动力引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从何而来?正是从永不松懈的政治学习和“对党忠诚、为党尽责”的政治信念中来。
“人民”二字,正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和实践的根本所在。总书记多次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人民出发,以人民着眼,自然便能理解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倡导精神,做一个思想上的“明白人”;心怀人民,心怀大局,自然便能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做一个行动上的“老实人”。
纵观古今中外,无论是孟子的“民贵君轻”还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惟有以人为本的时代方能社会和平稳定、经济繁荣富强、科技文化飞速发展。我们身为农科人,更应该把人民二字牢牢刻进心里,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不负青春,不辱使命。
联想到自身,人才评价破“四唯”是近年来我国科研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思想。此令一出,难免迷茫:“看帽子、数点数”已成习惯,不追求这些,又该何去何从?学习了总书记所讲的“七项能力”以及“科学家精神”,可令人豁然开朗:“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以国家人民为本,又岂会失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坚持服务人民,又岂会得不到认同?
慎思——不畏浮云遮望眼
立志告诉我们为所当为,慎思则解决的是如何施为。如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体会很多,只举两点,一便是重视前辈、特别是老一辈的意见。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让许多青年人失去了对长辈的敬畏,觉得他们早已过时,殊不知历经岁月沉淀的智慧恰恰值得“老生常谈”。二便是全面调查方能深入研究,纵向上,知来龙方能明去脉,没有过去何谈将来?横向上,风起于青萍之末,管中窥豹只会贻笑大方。天下道理,总是相通。上世纪的基因功能研究,总是落脚在一个或数个基因,最后往往事与愿违;研究者们在不断的失败中终于明白,每一个基因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把它与它所处的背景分割开来,如何能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和令人兴奋的发现呢?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必要步骤。青年人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才能办好事、办成事。
笃行——乱云飞渡仍从容
遇到困难,碰到问题,滋生畏难情绪、怕担责任是人之常情。但青年人必须具有中流击楫的担当、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都不可避免,我们必须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推动事业前进。新状态、新姿态,关键是担当和实干。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有敢于担当、善谋实干、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扎扎实实作出业绩,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历史。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真正的学习不在今日,而在今后的每一天;七项能力与科学家精神的笃行实践也不在这一纸空文,而在长期坚持。身处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就能够始终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在攻坚克难中不断把事业发展推向新境界。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我们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本文获“提高青年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征文活动“最佳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