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调查研究是提高解决国家产业问题能力的重要抓手(张宇宏)

成果转化处 张宇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讲话中指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在2019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中青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都曾发表重要讲话,反复强调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足见其重要性,这是新时代年轻干部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也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一定要学会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作为科研事业单位的年轻干部,深刻意识到提升实地调查研究能力,在实践中磨炼真本领,是科学决策、科学执行的重要基础,也是科研事业单位解决国家产业问题的重要抓手。对于如何深入调查研究,提高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以下几点思考。
    调查研究要少一些“浮躁气”,多一些“接地气”。年轻人从实验室走向科研岗位,接触更多的是论文、报告,难免带有“浮躁气”。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写不出真正的调查研究报告,更想不出契合产业需求的科研方向。只有深入基层,在工厂车间和田间地头这样“接地气”的环境中,切实了解倾听产业需求,了解和掌握基层真实情况,才能发现真问题;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分析,发扬不探究竟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找到好答案;只有迈开脚步,掌握基层第一手资料,了解产业所需,才能真正自觉站在国家产业立场上想问题、出方案。
    调查研究要少一些“走马观花”,多一些“全面开花”。“坐在车上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座谈会上念一念”是调查研究的大忌。调查研究要全面、要彻底,就要避免“抄近道”、“蹭热度”、“此地一游”的心理,切忌走马观花,做做样子,更不能挑三拣四,厚此薄彼、以偏概全。“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是形式主义的变种,徒有调研之外表,却无调研之成果,既不能找到真正的产业问题,更不能帮助企业、地方解决实际问题。只有以“全面开花”的全局思维,既关注先进典型,又注重发现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才能拿出解决问题的良策。
    调查研究要少一些“心虚”,多一些“底气”。立足调查研究,想要解决基层的困难和问题,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一腔热血,也需要相应的政策资源、人力资源、科研成果,还要有解决产业问题的经验和能力。年轻干部往往手中都缺乏解决问题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在面向产业时显得“心虚”。只有具备足够的实力才能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底气”,说到做到,不放空炮。而“底气”靠实力说话,因此年轻干部必须加强业务学习,熟悉产业现状,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要在调研前就做足“功课”,对产业问题和困难作大致了解,同时围绕这些问题,请教专家,梳理自己手中的“工具箱”,拿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这样才能做到在调研时,表现出对解决产业问题的“底气”。在调研后,还要继续追踪措施的实际成效,避免浅尝辄止,杜绝虎头蛇尾,将问题彻底解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研事业单位的年轻干部在调查研究中要根据不同产业、针对不同地方,因地制宜、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才能通过调查研究成果提高解决产业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屡开新局。

 

(本文获“提高青年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征文活动“特别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