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善思、勤炼,全面提高能力,服务农业科研创新(唐巧玲)

科研管理处  唐巧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中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七种能力”,这是总书记对我们青年干部成长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为我们的成长指明了努力方向,细化了具体要求。
    作为农业科研管理队伍的一员,如何在新时代环境下不断提高“七种能力”,更好地服务农业科研、促进科技原始创新,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大课题。结合个人的工作职能和实践,我想首先要提高以下三种能力,以此为突破,通过持之以恒地学习和实践,实现全面提升“七种能力”、具备较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成长目标。
    一、勤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在七种能力中,习近平总书记尤为强调政治能力的提高。我们年轻干部只有不断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各项指导思想和决策决议,才能锻炼过硬的政治能力,才能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各项工作不犯方向性错误。
    比如,在粮食安全的主动权问题上,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民族种业问题上,总书记强调,“要下决心把民族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转基因问题上,总书记强调,“一是确保安全,二是要自主创新。也就是说,在研究上要大胆,在推广上要慎重。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商业化推广,要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技术规程规范进行,稳打稳扎,确保不出闪失,涉及安全的因素都要考虑到。要大胆创新研究,占领转基因技术制高点,不能把转基因农产品市场都让外国大公司占领了。”通过不断地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确保粮食安全、发展民族种业的决心,战略上充分认识包括转基因技术在内的生物技术制高点作用,积极服务和推进科学研究,发挥生物技术对确保粮食安全的独特优势,但行动上必须确保转基因农作物产业化的安全前提,按照相关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部署,为生物种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重调研,善思考,促进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与创新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应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科研选题是科技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向的选择要坚持需求导向,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农业科研院所的一名管理工作者,应立足本单位的研究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归纳和总结,明确学科前沿领域和关键科学问题,梳理农业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促进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的科研选题。同时,充分开展可行性调研,多方听取意见,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促进科技资源配置的整合优化,创造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为广大科技人员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取得关键基础理论突破、创制核心技术和产品、创造新业态新需求,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优质绿色长效发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组织保障和服务工作 。
    三、勤练习,重实践,提高生物安全应急处突能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应急处突能力是青年干部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青年干部只有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勤学苦练,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努力成为所在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才能掌握工作的风险点所在,才能做到预判风险和防范风险。
    当前,生物安全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领域的头等大事。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10月17日,《生物安全法》颁布,明确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梳理和全面规范各类生物安全风险,明确生物安全风险防控体制机制和基本制度。作为一名农业科研管理工作者,应熟知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应用的特点和流程,掌握生物安全工作的关键点和风险点,完善单位生物安全内控体系建设,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规程,建立生物安全应急预警体系和监督检查体系,组织相关人员分期分类培训,切实防范重大生物安全事故发生,保障科技创新工作安全、平稳、高效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求,深深鼓舞和鞭策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想干事的决心、能干事的信心、干成事的恒心,立足本职,立足学习,立足实践,真抓实干,全身心地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嘱托,成长为能力全面、能担当时代重任、合格的青年干部,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远景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获“提高青年职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征文活动“最佳论文奖”)